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①,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节选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注释) 地著:即土著,指定居在一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答之     

(2)无论魏晋        

(3)君能以有其民哉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对一处一分)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4.(甲)(乙)两文中都写到百姓离家逃难,各自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结合两文简要说说怎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1.(1)具:详细 (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安:怎么 2.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3.(1)这个渔人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桃花源中人)都感叹不已。 (2)即使有很高的城墙,很深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制止百姓做邪恶的事。 4.【甲】文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乙】文是“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就要社会安定,抓好农业生产,把人们的衣食问题解决好。 【解析】甲文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乙文选自《论贵粟疏》 作者:晁错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甲)(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乙)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具(详细)、安(难道)”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注意“无论”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不要说、不必说”,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来划分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具”,详细;“皆”,都;“虽”,即使;“犹”,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两段完成小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 种花次第 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 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 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 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 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 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 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2.第一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次第”有什么作用?

3.第二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赏析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5.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体会“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中连用两个“悠”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 ,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 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 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 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 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 体会 ,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 发生真正的共鸣 ,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 搏一致了 。

(节选自«傅雷家书»)

(1)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 的,  “书”指的是  ______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小石潭记》中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诗人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游鱼自由自在、轻灵游动的姿态。

 

查看答案

(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1)古稀 (2)垂髫 (3)不惑 (4)花甲 (5)弱冠 (6)而立

请你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座位排序是(填数字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