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爱绕梁 (1)公交站牌前,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拎着一...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爱绕梁

(1)公交站牌前,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拎着一个大袋子,里面是刚刚抢购的鸡蛋。鸡蛋价格飞涨,柴米油盐、一丝一毫都需要精打细算。

(2)人多手杂,不知是谁的手,猛地碰到了袋子,鸡蛋落在地上,碎了一地,蛋清蛋黄,淌了出来。公交车呼啸而去,老妇人满脸焦急痛惜,嘴里嘟囔着,想想一周的生活费,禁不住骂了出来。

(3)站牌旁边有一个小摊,卖鸡蛋饼的,一个小姑娘,正在帮母亲摊饼,听见声音赶了过来,手中端着一个碗,顾不了许多了,蹲下就抢救鸡蛋,妇人道:“鸡蛋都碎了,算了。”小姑娘没吭声,手下也没停,小心翼翼地,将每个破碎的鸡蛋捧了起来,将蛋清蛋黄倒进碗里。

(4)这样的烟火人家,才知道日子的金贵,成全她吧,妇人叹了口气,不再阻拦姑娘,自顾坐在站牌旁边出神,等着下一班公交车。

(5)除了忙活的小姑娘,周围人对碎了一地的鸡蛋都熟视无睹,一男一女正处于恋爱期,漠然地瞥了小姑娘一眼,依然搂在一起,在他们的眼里,那一地碎鸡蛋恐怕是大煞风景吧。

(6)花费了约10分钟时间,小姑娘将抢救出的一大碗的生鸡蛋汤端给了一旁坐着的妇人,妇人一愣,这才知道,小姑娘竟然是替自己收拾的。

(7)妇人道:“不要了,你们用吧。”

(8)小姑娘一脸青涩,许是某个学校的学生,趁周日休息帮母亲的忙,她回过头去看母亲,母亲冲着她点点头,小姑娘忙不迭地端着鸡蛋跑了过去。

(9)车马上进站了,妇人准备上车,仍然没有摆脱刚才的懊丧。这时,小姑娘却跑了过来,手中举着10块钱,硬生生地,由不得人拒绝,毫不犹豫地塞进了妇人的手中。

(10)妇人好半天才回过味来,但人已经在车上了,随即满脸感动,将手伸出车窗来,冲着母女俩频频摆手致意。

(11)刚才的所有不快一下都烟消云散了,老妇人记住了一个孩子的善良,虽然损失了不少鸡蛋,但她心里却觉得熨帖。

(12)站在公交站牌前目睹了这一切的我,刚刚经历了失业的苦闷,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阳光就这样毫无保留地撒进了心间。

(13)这对母女生活一定很拮据,或者正在为孩子未来的学费与一家人的生活费挣扎,不然,不会冒着严寒,在冬天的黄昏里,筹划着明天。本来已经破碎的鸡蛋,若任人踩踏,便是一地污泥,但小姑娘却用那双美好的手,将它变成可贵的食材。

(14)我看到她们把那碗捡来的鸡蛋放在一边,一直没有动,仍用新打的鸡蛋摊饼,可能是要留着自己吃。我走了过去,示意她们,用刚才破碎的鸡蛋为我摊饼,那味道,我想会更加喷香可口。

(15)后面,有很多人也陆续围拢过来,有一种口碑,小到极致,却深入人心。

(16)我知道,自己接下来,不会再为明天的牛奶面包而焦虑万分了,因为,那黄灿灿、热腾腾的鸡蛋饼的温度一直会保存在我的记忆中。

1.为什么“鸡蛋饼的温度一直会保存在我的记忆中”?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2.品读第三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3.文中第(4)、(5)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4.联系上下文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1)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阳光就这样毫无保留地撒进了心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面,有很多人也陆续围拢过来,有一种口碑,小到极致,却深入人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女孩母女勤俭经营烙饼生意的精神激发了我创业的热情;经济拮据的母女并没有用捡拾的碎鸡蛋为客人烙饼的信誉值得称赞;小女孩接受抢救的碎鸡蛋却付出10元钱的品质让人敬佩;母女助人为乐,善良纯洁的心灵给人以永久的温暖与感动。 2.示例一:动作描写。“帮”“摊”“赶”“端”“蹲下”“抢救”“捧”“倒”等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小姑娘抢救鸡蛋时麻利、谨慎的情态,表现小姑娘的勤劳、热心、善良和对食材的爱惜。示例二:语言描写。“鸡蛋都碎了,算了。”传神地表现出老妇人怨愤、生气的心情。 3.文章第④⑤段写老妇人的内心想法和周围人的表现。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小女孩收拾鸡蛋不是为自己的情节蓄势、铺垫。从侧面烘托小女孩,使小女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4.小女孩的善良无私像阳光一样,撒播到我和老妇人的心间,顿感明亮和温暖。处在社会底层却保持着善良美好品质的小女孩母女的行为,感动了所有的人。小小的善意举动带来的生意效应胜过任何宣传。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关于对句子的理解,要结合小女孩母女的优良品质来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国学大热背后存硬伤,学国学被误解为背经典。如(下图)

材料一:国学教育应该成为当今教育的补充,以满足对青少年教育的需求。比如:学龄前至小学期间,就可为孩子做《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教育,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青少年在中学、高中时期,则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古文阅读与写作,拓展学习国学的能力。而大学之后的学生们,则当自主地寻找感兴趣的国学知识,并通过对国学大师们的学习而更加深刻地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出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2014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向记者透露,在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所占比重约增至35%

材料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1)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说明上面一幅漫画的内容。要求: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2)学校要举崇国学,弘文化读书月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夏天是属于蝉的季节,蝉的叫声是每个慵懒夏日的背景音乐。但是,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钟表一样准确。科学家称其为“周期蝉”。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 ①    ,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加入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七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的成活率是96%。显然,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请结合名著中相关情节,分析下面每组中人物性格的异同。(任选一题作答)

(1)林冲和武松          (3)格列佛和鲁滨逊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树木丛生,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静结合,描写了洞庭湖月夜美景。

(4)伟大的诗人大都关心社会,关注民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劳动人民刈麦的艰辛的深切同情。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暇想   微时代   千峰竟秀   心惊胆战

B. 潦草   跷尾巴   消声匿迹   不记其数

C. 偏袒   两码事   浮想连翩   巧夺天功

D. 急躁   三角洲   一筹莫展   融会贯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