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国学大热背后存硬伤,学国学被误解为背经典。如(下图) 材料...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国学大热背后存硬伤,学国学被误解为背经典。如(下图)

材料一:国学教育应该成为当今教育的补充,以满足对青少年教育的需求。比如:学龄前至小学期间,就可为孩子做《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教育,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青少年在中学、高中时期,则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古文阅读与写作,拓展学习国学的能力。而大学之后的学生们,则当自主地寻找感兴趣的国学知识,并通过对国学大师们的学习而更加深刻地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出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2014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向记者透露,在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所占比重约增至35%

材料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1)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说明上面一幅漫画的内容。要求: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2)学校要举崇国学,弘文化读书月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1)示例:该漫画由上下两部分组成。(1分)漫画的上方,中间是一位老学者,他左手指着身边的“国学班”招生旗,说“先背《三字经》”,右手拿着厚厚的一本书;(1分)画面的左边是两位家长和两位背着书包的孩子,其中妈妈说:“儿子,背一句奖十元!”(1分)画面的右边的两个孩子以钦慕的眼光看着这位老者。(1分)漫画的下方是一行字“国学=之乎者也=有面子?” (1分)(共5分) (2)示例: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人生第一课,国学第一师;诵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语言精炼,紧扣材料内容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题,注意本题的要求,首先总的说明漫画的内容,再分析说明漫画个局部的形象,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说明。第二题,拟写宣传标语,首先要抓住材料的主题,拟写的句子要突出这一主题,语言要精练、有力,有情感色彩,有宣传鼓动性。如果是两小句,最好用对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夏天是属于蝉的季节,蝉的叫声是每个慵懒夏日的背景音乐。但是,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钟表一样准确。科学家称其为“周期蝉”。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 ①    ,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加入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七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的成活率是96%。显然,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请结合名著中相关情节,分析下面每组中人物性格的异同。(任选一题作答)

(1)林冲和武松          (3)格列佛和鲁滨逊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树木丛生,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静结合,描写了洞庭湖月夜美景。

(4)伟大的诗人大都关心社会,关注民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劳动人民刈麦的艰辛的深切同情。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暇想   微时代   千峰竟秀   心惊胆战

B. 潦草   跷尾巴   消声匿迹   不记其数

C. 偏袒   两码事   浮想连翩   巧夺天功

D. 急躁   三角洲   一筹莫展   融会贯通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古刹/刹车   怅惘/为虎作伥   鞠躬尽瘁/群英荟萃

B. 供给/给以   取缔/根深蒂固   混为一谈/混迹江湖

C. 攒聚/攒钱   坎坷/百舸争流   怆然泪下/满目疮痍

D. 虐待/戏谑   诧异/叱咤风云   妄自菲薄/日薄西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