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个七美元的梦 (美)玛丽•卢•克杜勒 (1)“求购:小提琴...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个七美元的梦

(美)玛丽•卢•克杜勒

(1)“求购:小提琴,无力出高价。有意出售者请打电话给……”

(2)为什么我偏偏注意到这则广告呢?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平时很少看这类广告的。

(3)我把报纸摊在膝上,闭上双眼:往事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那时全家人备尝艰辛,靠种地勉强度日。我也曾想要一把小提琴,可家里买不起。

(4)我的两个孪生姐姐爱上了音乐。哈丽特•安妮学弹祖母留下的那台竖式钢琴,而苏姗娜学拉父亲的那把小提琴。由于她们不断地练习,没多久,简单的曲调就变成了悦耳、动听的旋律。陶醉在音乐中的小弟弟禁不住随着节奏跳起舞来,父亲轻轻地哼着,母亲也吹起口哨来,而我只是注意听着。

(5)我的手臂渐渐长长了,也试着学拉苏姗娜的那把小提琴。我喜欢那绷紧的琴弓拉过琴弦发出的柔美圆润的声音。像翠柳上黄鹂在自由的鸣叫。“我多么希望能有一把琴啊!”但我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6)一天晚上,我的两个孪生姐姐在学校乐队演出时,我紧紧闭上双眼,好把当时的情景深深印在脑海中。“总有一天,我也要坐在那儿。”我默默地发誓。

(7)那一年年景不好,收成不像我们所盼望的那么好。尽管岁月如此艰难,可我还是急不可待地问道:“爸爸,我可以有一把自己的小提琴吗?”“你用苏姗娜的那把不行吗?”父亲问。“我也想加入乐队,可我们俩不能同时用一把琴呀?”父亲的表情显得很难过。那天晚上,以及随后的许多夜晚,我都听到他在全家人晚间祈祷时向上帝祷告:“……上帝啊,玛丽•卢想要一把自己的琴。”

(8)一天晚上,全家都围坐在桌旁,我和姐姐们复习功课,母亲做针线活,父亲在给他大俄亥俄州哥伦布城的朋友乔治•芬科尔写信。父亲曾说,芬科尔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家。父亲边写边把信的部分内容念给母亲听。几个星期之后我才发现信中小一行字他没念:“请留心帮我三女儿寻觅一把小提琴好吗?我付不起高价,可她喜欢音乐,我们希望她能有自己喜欢的乐器。”

(9)过了几个星期,父亲收到哥伦布城的回信。于是我们全家驱车前往哥伦布城的爱丽斯姑姑家。到姑姑家后,父亲打了个电话,我在旁边听着。他挂上电话后问我:“玛丽•卢,你想和我一起去看望芬科尔先生吗?”“当然想。”我回答道。

(10)父亲把车开进一个居民区,停靠在一座古老而漂亮的楼房前的车道边上。我们按响了门铃。开门的是一位比我父亲年纪大些的高个儿先生。“请进!”他和父亲亲切地握手,两人马上攀谈起来。“玛丽•卢,我早就听说过你的一些情况。你父亲为你准备了一件礼物,定会叫你大吃一惊。”说完,芬科尔先生把我们领进客厅,拿出一个箱子,打开后拿出一把小提琴,便开始拉了起来。乐曲忽而高亢嘹亮,忽而又似瀑布飞泻。“哦,要是能像他那样拉该多好啊!”我心想。

(11)奏完一曲,他转过身来对父亲说:“卡尔,这是在一家当铺里找到的,才花了七美元,是把好琴。这下玛丽•卢可以用它演奏优美的乐曲了吧。”说完他把琴交给了我。

(12)看到父亲眼里的泪水,我终于明白了一切。我有了自己的琴了!我轻轻抚摸着琴。这把琴是用一种金光灿灿的棕色木料制成的,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那么温暖。“多漂亮啊!”我激动得气都透不过来了。

(13)我们回到爱丽思姑姑家,一进门,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我,看到父亲向母亲挤眼,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有我还蒙在鼓里,我明白我和父亲的愿望已经得到了实现。

(14)我带着小提琴到学校上第一堂课的那天,当时那种万分激动的心情谁也无法想象。

随后几个月里,我天天坚持练琴,感觉抵在额下的那温暖的琴木就像我身体的一部分,

(15)加入学校乐队的时候,我激动得浑身发抖。身着白色队服,我俨然像个女王,坐在小提琴组的第三排。

(16)首次公演是学校演出的小歌剧,当时我的心狂跳不已。礼堂里________(一个空座位都没有,形容人多)。我们乐队成员轻轻给乐器调试音调的时候,观众席里还嘁嘁喳喳说个不停。当舞台聚光灯射向我们时,台下立刻变得________(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父亲和母亲也都看着他们的小女儿,唇边挂着自豪的微笑。他们的小女儿怀抱着她那把珍爱的琴,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赞赏它。

(17)岁月似乎过得更快了,两个姐姐双双毕业后,我便坐上了首席小提琴手的座位。

(18)两年后,我也完成了学业,把珍爱的小提琴放回到琴箱里,步入了成年人的世界。先是接受护士培训,然后是结婚。在医院工作的几年里先后生育了四个女儿。

(19)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每次搬家,我都带着这把琴。每次打开行李布置居室时,我都要小心地把琴存放好,忙里偷闲时,想着我仍然多么珍爱它,且对自己许愿,不久以后还要用这把琴演奏几支曲子。

(20)我的几个孩子没有一个喜欢小提琴的。后来,她们相继结了婚,离开了家。

(21)现在我面前摆着这张登着求购广告的报纸。我极力不再去回首往事,而把这则引起我对童年回忆的广告又看了一遍,放下报纸,心想:“一定得把我的琴找出来。”

(22)我在壁橱深处找出了琴箱,打开盖,把安卧在那玫瑰色丝绒衬里中的小提琴拿出来,我手指轻轻抚摸着金色的琴木,令人惊喜的是琴弦仍然完好无损。我调试了一下琴弦,紧了紧弓,又往干巴巴的马尾弓上涂抹了点松香。

(23)接着,小提琴又重新奏出了那些铭记在我心中的最心爱的曲子。也不知拉了多久。我想起了父亲,在我孩提时他竭力满足我的一切愿望和要求,而我都不知是否感谢他。

(24)最后,我把小提琴重新放回箱子,拿起报纸,走到电话旁,拨通了那个号码。

(25)当天晚些时候,一辆旧轿车停靠在我家的车道旁。敲门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先生。“我一直祈祷着会有答复我登在报纸上的那则广告。我的女儿太希望有一把小提琴了。”他边说,边查看我的那把琴,“要多少钱?”

(26)我知道,不管哪家乐器商店都会出笔好价钱。可此时,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回答说:“七美元。”“真的吗?”他这一问,倒使我更多地想起了父亲。“七美元。”我又说了一遍,接着道:“希望你的小女儿也会像我过去那样喜欢它。”

(27)他走后我随即关上门,从窗帘缝里看到他妻子和孩子们正等候在车子里。突然车门打开,一个小姑娘迎着他双手托着的琴箱跑过来。

(28)她紧紧抱住琴箱,接着双膝跪在地上,“咔嗒”一声打开箱子。她轻轻抚摸着红彤彤的夕阳辉映下的那把琴,转过身,一下子搂住了面带微笑的父亲。

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写作线索是什么?

2.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3.选文第(5)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第(12)段中,作者写道:“看到父亲眼里的泪水,我终于明白了一切”,你认为“父亲眼里的泪水”表达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

5.第(28)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6.一把七美元的小提琴圆了两个小女孩的梦。文章题目是“一个七美元的梦”,对这个“梦”你是怎样理解的?

 

1.倒叙;一把小提琴(或:“我”对小提琴的珍爱之情。) 2.父亲以七美元买琴圆了“我”的梦,“我”又以七美元卖琴圆了另一个小女孩的梦;详写父亲以七美元买琴圆了“我”的梦;略写“我”以七美元卖琴圆了另一个小女孩的梦 3.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琴声比作翠柳上黄鹂在自由的鸣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琴声的圆润柔美 4.对朋友无私帮助的感激之情,为满足女儿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5.动作描写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姑娘圆梦一刻的兴奋、喜悦、对小提琴的喜爱和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6.这个“梦”既是指“我”及另一个小女孩渴望得到一把小提琴的心愿,也是“我们”周围的人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一种心愿,同时也是“我”希望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爱心永远传递下去的心愿。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记叙的顺序和线索。了解倒叙记叙方式,了解本文的组材线索。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来龙去脉,即可分析出记叙顺序是倒叙,而线索即“我”对小提琴的珍爱之情。 2.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父亲”为陈述的主体。分别概述出与“父亲”与“我”之间、“我”与“小女孩”之间发生的事件。安排材料时有详有略,第一件事情为详,第二件事情为略。 3.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父亲当时的心情可从对朋友无私帮助的感激和满足女儿愿望后的喜悦角度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她轻轻抚摸着红彤彤的夕阳辉映下的那把琴,转过身,一下子搂住了面带微笑的父亲。”运用了典型的动作描写,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赏析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作者简介: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②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③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④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⑤家见《书》⑥疏义⑦,因请寓宿⑧,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⑨。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   ②怀之河内:怀,怀州。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   ③过:过人之处。  ④更:更换。   ⑤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  ⑥《书》:也叫《尚书》,《书经》。⑦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⑧ 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   ⑨《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_____

(2)色愈恭,礼愈_____

(3)师其父母曰_____

(4)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3.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4.两则短文的主人公幼时读书的经历极为相似:因家贫,都做过 _____________的事。因求名师难,(甲)文中的“余”曾经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许衡曾经“更三师”。因遭逢乱世,许衡又多了___________的经历。两人都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读书,最后都学有所成。

5.如果将(乙)文第二段删去,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许衡的优秀品质的认识?请说说你的意见。

 

查看答案

古诗文理解默写填空

(1)《过零丁洋》中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抒发国破家亡悲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

(3)《十五从军征》中表达诗人家破国亡孤独悲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饮酒》中表现诗人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总借助鸟语花香来描绘美丽怡人的景色,杜甫的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却与此相反。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醉打蒋门神”。

B.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五猖会》。

C.《繁星·春水》用短小轻灵的文字形式,表现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D.美国女作家夏洛蒂. 勃朗特笔下长篇小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最擅长的是

唱歌。

(2) 走进《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的思想变化轨迹。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条迷人的花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痴迷、留恋、神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