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②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③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④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⑤家见《书》⑥疏义⑦,因请寓宿⑧,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⑨。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   ②怀之河内:怀,怀州。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   ③过:过人之处。  ④更:更换。   ⑤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  ⑥《书》:也叫《尚书》,《书经》。⑦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⑧ 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   ⑨《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_____

(2)色愈恭,礼愈_____

(3)师其父母曰_____

(4)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3.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4.两则短文的主人公幼时读书的经历极为相似:因家贫,都做过 _____________的事。因求名师难,(甲)文中的“余”曾经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许衡曾经“更三师”。因遭逢乱世,许衡又多了___________的经历。两人都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读书,最后都学有所成。

5.如果将(乙)文第二段删去,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许衡的优秀品质的认识?请说说你的意见。

 

1.(1)成年(2)周到(3)谓(对,告诉 )(4)于是 2.(1)抄完后,急跑着给人家送去,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还书)时间(2)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3.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4.抄书学习到百里外求师(或“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逃难(或“离乱”) 5.会影响。因为第二段叙述了许衡宁愿忍受口渴的煎熬,也不愿意偷摘路旁树上的梨解渴这件事。表现了许衡正直、严于律己 、绝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高尚品质,也才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许衡的优秀品质。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至”:周到。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谓”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告诉”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录”“走”“独”等字词的翻译。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此题要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者”。译为: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 4.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两则短文的主人公都做过的事是抄书学习。甲文中的“余”曾经到百里外求师;而乙文中的许衡又有逃难的经历。 5.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要梳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段与中心的关系。第二段叙述的情节是为了突出许衡的优秀品质。所以不能删除。 (一)译文:我从小就特别爱好学习。可是家境贫寒,没办法买到书来读,只好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自手抄,并按约定日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时,砚池中的墨水冻成了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和我一同交流探讨,曾经去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的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我的)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二)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 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理解默写填空

(1)《过零丁洋》中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抒发国破家亡悲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

(3)《十五从军征》中表达诗人家破国亡孤独悲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饮酒》中表现诗人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总借助鸟语花香来描绘美丽怡人的景色,杜甫的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却与此相反。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醉打蒋门神”。

B.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五猖会》。

C.《繁星·春水》用短小轻灵的文字形式,表现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D.美国女作家夏洛蒂. 勃朗特笔下长篇小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最擅长的是

唱歌。

(2) 走进《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的思想变化轨迹。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条迷人的花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痴迷、留恋、神往。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实践。

某校新成立了文学社,文学社社刊两个栏目各选取了一组文章,请你根据文章题目的共同特点拟写这两个栏目的名称(限四字)。

第一组:《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路漫漫》《老屋》《游子吟》

第二组:《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那银色的夜晚》《又是一年燕归来》《时间沉思录》

第一组栏目:__________

第二组栏目: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语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借着语言这一通道,渺小的人可以进入广东的世界,短暂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恒的声音。语言丰富,则人生饱满,语言贫瘠,则人生寡淡;语言灵动,则人生优雅。我国古代很多文人之所以过着风雅的人生,就在于他们的生活常与优雅的汉语为伴。因此,①那些传世的诗词曲赋,多数不是文人枯守书斋的结果,而是他们在茶楼叙旧、送别友人或游山玩水时的即兴咏叹。②这种风雅人生至今还令心向往之。

A. “灵动”“咏叹”都是形容词;“语言丰富”“风雅人生”都是主谓短语。

B. “语言贫瘠,则人生寡淡”一句中,贫瘠作宾语。

C. “①”是选择关系复句。

D. “②”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可在“心向往之”前加“许多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