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⑤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功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我们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看见大雪封山,看见那些被堵在路途上无法回家的打工者们失望的眼神。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衣简从,有的辎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应该说,自然的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定律。大地上的人们,都经历着自己落雪的人生。人生如落雪,又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坠的人生,虽贵贱殊途,但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数,最为可贵的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飘落。

⑾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在那个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散文》2018年2月)

1.文章的题目是“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可是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母亲?

2.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段中提到“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请探究“毫无睡意”的原因。

(2)文章划线句子三处描写天空的亮,有何用意?

“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天空越来越明亮了”“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小节的作用

4.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题目中“认真”二字的理解。

 

1.①文章写母亲在风雪夜辛勤的劳作是许多平凡人生活的缩影,其中体现的她对待生活的态度,对生活的珍爱和责任,给了作者思想上的触动。 ②题目中的雪花既是指现实中的每一朵雪花,更是母亲及像母亲一样认真生活的人们,写母亲就是把雪花这个意象具体化,形象化,揭示了每个人都要认真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主题。 2.(1) 屋子里太过寒冷;担心母亲的身体状况;担忧大雪将至,影响庄稼。 (2)内容上:环境描写第一、二两处写出了大雪即将来临的过程,渲染寒冷的气氛,表现母亲想要在大雪来临前除完杂草的急切心情; 第三处,既表现了雪之大,雪之白,也写出了母亲在风雪夜认真辛劳的工作的精神品质照亮了苦难的生活,照亮了作者的内心给作者的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结构上:三处天空的亮,互相照应,层层蓄势,推动情节发展。 3.内容上:写了书里读过的下雪的场景,展示了不同人物对于雪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从而赞美了像母亲那样积极努力生活的态度; 结构上: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题作铺垫同时也为文章增添文学气息,使得“雪”的形象更为丰满。 4.认真是一种态度,对待事物积极竭尽全力往好的方向去努力的态度。对于雪,认真指去滋润万物,覆盖整个世界;对于人,认真指就竭力做好自己的事,有责任感,敬业、热爱生活,如文中的母亲风雪夜劳作。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抓住“雪”来理解,首先指的是母亲“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其次像母亲一样认真生活的人们“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通过母亲这个具体形象,揭示了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主题。 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仔细阅读第一段,找到关键句子找出“我睡意全无”的原因,“屋子里越发清冷”“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五、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六、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环境描写第一、二两处写出了大雪即将来临的过程,渲染寒冷的气氛,表现母亲想要在大雪来临前除完杂草的急切心情;第三处,既表现了雪之大,之白,也写出了母亲在风雪夜认真辛劳的工作的精神品质照亮了苦难的生活,照亮了作者的内心给作者的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三处天空的亮,互相照应,层层蓄势,推动情节发展。 3.考查文章中间段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考虑。 结构: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 内容:概括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但是具体作用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才行。这里内容上:写了书里读过的下雪的场景,展示了不同人物对于雪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从而赞美了像母亲那样积极努力生活的态度;结构上: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题作铺垫同时也为文章增添文学气息,使得“雪”的形象更为丰满。 4.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母亲“认真”对待庄稼,认真地对待生活,母亲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如在那个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希望人们无论怎样的生活,都要认真对待,都要有积极竭尽全力往好的方向去努力的态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豁达

①人生像一首诗,有甜美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像一支歌,有高亢的欢愉,也有低旋的沉郁;人生像五彩绚丽的舞台,有众星拱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面对世事浮沉想要“胜似闲庭信步”,就得有豁达的襟怀。

②豁达的人,有着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尖刻、势利、贪婪、嫉妒几乎与他无缘。他潇洒、坦荡、热情、开朗,决不会被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所困扰,更不会文过饰非,甚至于暗箭伤人,它是一条江、一条河,滔滔滚滚,直奔向大海。

③豁达的人,有着宽容的气度。听到逆耳忠言会报以感激,听到谗言诽谤则一笑了之。在他面前,你不必为说错一句话担惊受怕,也不必为做错一件事而惴惴不安, 因为他是个明智的人。他知道:人,包括他自己,是不可能没有错的。

④能战胜千百次失败后的沮丧,百折不挠,重新奋起,是豁达;不为讥讽、中伤、打击、陷害,义无反顾,走自己的路,是豁达;到山穷水尽处,仍能眺见碧海蓝天,是豁达;勇于承认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和弥补自己的短处,是豁达;能够摆脱荣辱祸福、成败得失的狗苟蝇营,是豁达。豁达是人活着的一种境界,是生存的艺术。

⑤豁达的对立面是狭隘。狭隘的人总是斤斤计较,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吃亏。高尔基曾经说:“有些人在‘获取了荣誉’后,就长出一个极其丑陋的‘自负的脓包’。 ” 自负的人看谁都不入眼,还谈什么豁达胸襟?《太平御览》里有个“妒花女”,见花就踩,闻香说臭。因为花与容相联。花的美触痛了她的嫉妒心,于是干出蠢事。

⑥其实,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豁达能带给自己快乐,但又无法制止内心的各种猜疑。以致陷入世事纷争而不能自拔,没一天安稳日子。

⑦狭隘的人如何变得豁达呢?首先要多和豁达诚恳之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为人之道。其次,要摒弃各种世俗杂念,并自觉远离那些堵塞心胸的噪音和画面。生活中许多事,听了不如不听,见了不如不见。要有聋者、盲者的智慧,去听无声之声,去看无色之色。当我们掩上双耳,即听到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勃发之声;当我们闭上双眼,即看到心中无限的世界美轮美奂。心境变宽了,并且纤尘不染!

⑧“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 让我们真诚、热情、谦虚、勇敢、坚定,努力成为一个真正豁达的人。 当然虽然豁达宽容是一种美德,但也不应盲目宽容,失去原则,对于那些用心险恶的行为,我们也应给予反击,绝不宽容。 鲁迅先生的一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就做了很好的诠释。豁达的人也决不会让农夫与蛇的悲剧重演。

1.请分析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2.试分析第⑤⑥⑦段的论证思路

3.选文第⑧自然段画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汉江①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②。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 ①本诗写于杜甫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漂泊流徙。 ②腐儒:诗人自称,含有自嘲之意。

(1)找出颔联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颈联和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与赏析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①阳宫,扶辇下除②,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 “武父子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选自《汉书 李广苏建列传》

注释 ①棫: yù,棫阳宫,宫名。 ②除:台阶。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B.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C.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苏武被单于囚于北海,单于一心想招降苏武,便派遣李陵去北海劝说苏武。

B. 李陵投降单于后,被授予奉车都尉,李陵告知苏武此生不可能回到汉朝了。

C. 李陵招降苏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诉说自己当年投降的心情,以希打动苏武。

D. 苏武面对李陵的招降,态度坚决, 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 也在所不惜。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单于闻陵与子卿_____

②武父子功德    _____

③诚甘之      _____        

④请今日之欢   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面对名著内容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水浒传》中浔阳楼吟反诗、三打祝家庄、怒杀阎婆惜等故事都与宋公明有关。

B.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老师是藤野先生,朋友是范爱农。

C.《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汤姆和哈克偷偷地潜入到酒鬼波特藏宝藏的岩洞中,并根据他们偷听到的关于“二号”的描述,找到了一个宝箱一一里面有一万两千余元!发现宝藏的他们成了大富翁。

D.《西游记》“三调芭蕉扇”中,“第二调”是孙悟空变成小虫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从而向铁扇公主借到一把假扇子。

(2)阅读《水浒传》选段,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孙二娘道:“叔叔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这件事好么?”

①孙二娘口中的“叔叔”是梁山上的哪位好汉?

语段中的“叔叔”为何要逃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混名也叫行者。请结合两本书的具体情节,说说两位行者在性格上的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选项说话得体的一句是(   )

A. 敬请您担任我社团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B. 明日乔迁之喜,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 数百里外寄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

D. 奉上刚刚草就的拙作,敬请拜读,专候宝贵意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