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请帖 乔叶 ①父亲一直是我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请帖

乔叶

①父亲一直是我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情,否则平日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父亲是爱我们的吗?我不知道。

②和父亲的矛盾激化是在我谈恋爱以后。那是我第一次领着男友回家。从始自终,父亲一言不发。等到男友吃过饭告辞时,父亲却对男友冷冷地说了一句:“以后你不要再来了。”

③那时的我,可以忍耐一切,却不可以忍耐任何人去逼迫和轻视我的爱情。于是,我理直气壮地和父亲吵了个天翻地覆。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对男友并没有什么成见,只是想习惯性地摆一摆未来岳父的架子和权威而己。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激烈反应大大激化了矛盾,损伤了父亲的尊严。“你滚!再也不要回来!”父亲大喊。

④正是满世界疯跑的年龄,我可不怕滚。我简单地打点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便很“英雄”地摔门而去,住进了单位的单身宿舍。

⑤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

⑥深冬时节,男友向我求婚。我打电话和母亲商量。母亲急急地跑来了:“你爸不点头,怎么办?”

“他点不点头根本没关系。”我大义凛然,“是我结婚。”

⑧“可你也是他的心头肉啊。”

⑨“我可没听他这样说过。”

⑩“怎么都像孩子似的!”母亲哭了起来。

“那我回家。”我有些不忍了,“他肯吗?”

“我再劝劝他。”母亲慌慌张张地又赶回去。三天之后,再来看我时,神色更沮丧,“他还是不松口”。

“可我们婚礼的日子就快到了,请帖都准备好了。”

母亲只是一个劲地哭。难怪她伤心。爷儿俩,谁的家她也当不了。“要不这样,我给爸发一个请帖吧。反正我礼到了。他随意。”最后,我这样决定。一张大红的请帖上,我潇洒地签了我和男友的名字。我已经尽力了,我自我安慰着。

婚期一天天临近。父亲仍然没有发话让我回家。母亲也渐渐打消了让我从家里嫁出去的念头,开始把结婚用品一件件地给我往宿舍里送。偶尔坐下来,就只会发愁:父亲在怎样生闷气,亲戚们会怎样笑话,场面将怎样难堪……

婚礼的前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一早,我一打开门,便惊奇的发现我们排宿舍门口的雪被扫得干干净净。清爽的路面一直延伸到单位的大门外面。一定是传达室的老师傅干的。我忙跑过去道谢。“不是我。是一个老头儿,一早就扫到单位门口了。问他名字,他怎么也不肯说。”

我跑到大门口。门口没有一个扫雪的人。我只看见,有一条清晰的路,通向那个我最熟悉的方向——我的家。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沿着这条路,我走到了家门口,母亲看见我,居然愣住了:“怎么回来了?”

“爸爸给我下了一张请帖。”我笑道。“不是你给你爸下的请帖吗?怎么变成了你爸给你下请帖?”母亲更加惊奇,“你爸还会下请帖?”

父亲就站在院子里,他不回头,也不答话,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掸着冬青树上的积。

我第一次发现,他的倔强原来是这么温柔。

(选自《读者》2018年第3期)

1.请按照故事发展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我”带男友回家,遭到父亲冷眼——半年后__________________——婚礼临近,“我”给父亲发请帖,父亲仍没发话让“我”回家——婚礼当天早晨,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请帖”和“父亲的请帖”分别指什么?

3.请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英雄”的表达效果。

4.结合上下文,请用第一人称描述父亲收到“我”的请帖时的心理活动。

5.本文主要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父亲,试从这个角度举一例并简要分析父亲形象。

6.青春期,我们偶尔也会与父母发生矛盾。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个实例谈谈自己是如何巧妙地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的。

 

1.①半年后,男友向“我”求婚,“我”与母亲商量,得知父亲仍不点头。②婚礼当天早晨,父亲清扫了从“我”宿舍门口通向家门口一路的大雪来邀请我回家,父亲原谅了“我”的任性,我也理解了父亲。 2.我的请帖:一张签着我和男友名字的结婚邀请书。 父亲的请帖:清扫了从我宿舍门口通向家门口一路的大雪来邀请我回家的行为。 3.“英雄”一词用了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离家出走的任性与固执,表达了那时我对父亲不满与不理解。 4.联系前文知道父亲对男友并没什么成见,只是爱摆架子、要面子,有点独断专横,联系后文知道,父亲其实一直渴望任性的“我”主动回家,他渐渐地原谅了“我”的任性。心理活动围绕此大意来作答即可。 示例:这孩子,怎么这么意气用事呢?这么久都不回家,我又不是不同意你结婚,但是你好歹也顾及下我的面子啊。 5.本文主要通过描写母亲来侧面刻画父亲。如第10段“‘怎么都像孩子似的’!母亲哭了起来”, 以及第12段“‘我再劝劝他’母亲慌慌张张地又赶回去。三天之后,再来看我时,神色更沮丧,‘他还是不松口’”,通过描写母亲的语言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的倔强固执。 另外,本文还通过对传达室老师傅的描写来侧面刻画父亲。如第16段“不是我。是一个老头儿,一早就扫到咱们单位门口了。问他名字,他怎么也不肯说”侧面烘托父亲沉默却关爱“我”的形象。(任举一例,言之有理即可。) 6.示例:有一次周末,我想先玩一下再写作业,而爸爸要求我写完作业再玩一下,于是我们俩就吵起来了,后来妈妈从中找我们俩谈话,我理解父亲的苦心,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过分,于是趁着爸爸洗澡的时候,我偷偷给他写了一封道歉信,夹在他每天睡前看的书里面,我和父亲又和好如初了。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仔细阅读文章,开端是我”带男友回家,遭到父亲冷眼;然后写半年后,男友向“我”求婚,“我”与母亲商量,父亲仍不点头;接着写婚礼临近,“我”给父亲发请帖,父亲仍没发话让“我”回家;最后写婚礼当天早晨,父亲清扫了从“我”宿舍门口通向家门口一路的大雪来邀请我回家。据此分析填空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我的请帖”指“我”的结婚邀请书;“父亲的请帖”指邀请“我”回家的一条路,即清扫了从我宿舍门口通向家门口一路的大雪来邀请我回家的行为。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反语作用的分析能力。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反语的用途主要有:①直接表达禁止和压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②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的。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及语表达加强效果。④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它的主要形式有:反话(正话反说)、反饥(反说正说)、骂话(以写示爱、明褒暗亵)、气话(明褒实贬)、俏皮话(反规则的幽默)等等。“英雄”一词运用反语,形象地写出我离家出走的任性与固执,表现当年“我”对父亲的不满与不理解。 4.本题是对补写人物心理的考查。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联系文章情节,理解父亲当时的心理,围绕“谅解”和“关爱”拟写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侧面描写作用的分析。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又叫间接描写,其特征是作者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它事物;或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从侧面烘托、映衬,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来。文章主要通过描写母亲来侧面刻画父亲,找出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从母亲的态度侧面表现出父亲倔强固执的性格特点。 6.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列举与父母发生矛盾的事例,突出“沟通、理解”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的重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纳米技术锻造广谱解毒新药

孙学军

①因为蛇的种类不同,蛇毒也不一样,这给毒蛇咬伤的救治带来麻烦。如果被蛇咬伤,不仅要及时注射抗蛇毒血清,也要准确挑选合适的类型。所以,人们也一直希望能有广谱的抗蛇毒药物出现,一旦遇到蛇毒问题,便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治愈患者。

②最近科学家制造出一种纳米颗粒,就具有这样的潜力,目前体外实验证明效果不错,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北科罗拉多大学蛇类生物学家麦克西认为,这种救治思路听起来非常好,如果进一步优化该技术,有希望解决多种生物毒素中毒的治疗难题。

传统抗蛇毒方法的困境

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每年大约___万人被毒蛇咬伤,其中__多万人被咬死,被咬伤致残的数量更多。毒蛇咬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主要发生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导致这些危害的关键就是边远地区缺乏足够合适的抗蛇毒药物。

④传统抗蛇毒血清的制造方法比较复杂,首先是提取蛇毒,然后给动物(如马)少量注射,动物接受注射后,免疫系统可以产生针对这种蛇毒的多种抗体,这些抗体能结合蛇毒并使之失去毒性。因此,用这种动物的血清给毒蛇咬伤患者注射可以达到解毒的目的。但是传统的抗毒血清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制造这种血清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药物公司很难获得很好的利润。其次,抗毒血清也必须放置在低温条件下,存储成本也较高。

如何利用纳米技术解毒

⑤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化学家肯希是这一研究的负责人。课题组的思路是用纳米技术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设计出纳米颗粒,这些颗粒具有结合毒素的强大能力。然后让纳米颗粒和毒素一起排出体外。目前的研究是制造出一种可以结合多种毒素的颗粒。肯希团队选择的目标分子是蛇毒磷脂酶PLA2。毒蛇可以产生数百种PLA2毒素,毒性强弱不一。这种毒素正常情况下可以融合在细胞膜内,研究人员制造的纳米颗粒也有类似细胞膜的结构,能很好地结合这些毒素。但是不同的毒素有不同的结合脂类分子,因此需要制造出各自对应的纳米颗粒。然后将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通过氢键组装在一起,这样的颗粒就可以同时结合不同类型的PLA2分子。体外实验结果证明,这种颗粒能与不同的PLA2分子结合。经过进一步优化,他们的纳米颗粒在血清中结合PLA2分子的能力非常高。研究者过去曾经利用类似策略制造过抗蜂毒颗粒。不久后,他们将进行动物实验验证这种分子的抗蛇毒效果。如果取得成功,研究者将沿着类似思路制造更多能结合更多类型毒素的纳米颗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谱抗毒素药物。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5月)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如何利用纳米技术解毒。

2.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⑤段中加点词“正常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太丘舍

(2)下车

(3)元方入门不

(4)又同席读书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如何交友”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在【甲】文中,从元方的对答中,提醒我们交友时应做到哪两点?【乙】文中管宁与华歆割席断交,在交友方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 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料知短兵不敢接,_________________。(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8)古人写诗词喜欢用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或抒发情感,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以水喻愁,“_________________,举杯消愁愁更愁”,写出自己的愁绵绵不尽、难以断绝的情感。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把自己比作千里孤雁和九秋断蓬,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查看答案

(18届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九年级第二次调硏测试)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的特征。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B. 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这个句子中的分号表示转折关系。

C. 袖手旁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这几个成语都是并列短语。

D.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的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③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④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⑥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A. ③②①④⑥⑤    B. ③①②④⑤⑥

C. ①③②④⑥⑤    D. ①②③④⑥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