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清朝末年,西太后统治时期,穷奢极侈,...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清朝末年,西太后统治时期,穷奢极侈,暴戾恣睢,丧权辱国,顽固腐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B. 在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让人们动了恻隐之心,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她伸出了援手。

C. 执着于一件事,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心无旁骛,追着自己心中的一缕阳光取奋斗,去努力,为了一个关乎自己一生的梦想。

D. 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D.使用有误,“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该成语形容的是艺术品,用于此处不恰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写汉字。

①mù_____集            ②摩suō_____          ③俯kàn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诗文名句。

①长江悲已滞,______________。(王勃《山中》)

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查看答案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想改变就趁现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二,请自拟文章题目。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查看答案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也正因此,园林建筑就是主要通过“可望”来实现这种空间美的。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选文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是什么?这种空间美主要是通过园林建筑的什么功能来实现的?

2.揣摩第④段“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中加点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试补充一句能佐证中国园林建筑空间美的古诗文。(提示:含“门”或“窗”或“轩”等词的诗句)

5.现在的住宅楼也都有窗户,你认为它能丰富人们对于空间美的感受吗?试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一双温暖的皮鞋

蒙福森

放寒假时,皮皮到火车站去兜售东西。

天气很冷,北风呼啸,雪花飘扬,冷风吹灌着皮皮单薄的衣裳,他蜷着身子守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眼睛盯着远处,盼望有火车开过来。皮皮手提着一个竹篮子,篮子里有红枣、花生、核桃、红薯干、矿泉水等。皮皮9岁,是火车站附近山村的孩子,和他一样,村里还有十几个孩子在这里兜售东西。车站的工作人员不忍心赶走他们。刚才有一趟火车在站里停留两分钟,有旅客上下车,皮皮和其他孩子立刻围过去,向旅客兜售东西。皮皮很幸运,他卖了三包花生,一包核桃,一瓶矿泉水。火车开走了,皮皮高兴地数着零散的钱,一张一张地叠着,叠得整整齐齐,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皮皮已经积聚了好一些钱,下期开学时,他可以用这些钱买一些学习资料,买一点肉吃,甚至,在天热时,他可以买一个冰淇淋。在学校的小卖部,有冰淇淋卖,看到同学们吃时,皮皮吞咽着口水,很想吃一个,尝尝什么味道。

家里没人了,除了年迈的奶奶。几年前,妈妈死了,爸爸酗赌,赌输了一笔钱,债主追上门来,爸爸连夜跑了,从此无影无踪。空荡荡的家里,只剩下皮皮和奶奶相依为命。

又一列火车驶进站里。这次,下车的旅客不多,只有几节车厢有人下来,立刻被孩子们围住了,皮皮人小,挤不进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伙伴们一样样地卖他们的东西。这时,另一节车厢有几个人下车,皮皮眼尖,立刻奔跑过去,可刚跑了十几步,他左脚的布鞋烂了。那双布鞋已经穿了好几年,早上出来时,那只布鞋已经不能穿了,他用一根草绳拴起来,可现在草绳断了。皮皮赤着一只脚跑过去,那几个人已经走远,从站台的出口出去了。皮皮沮丧地蹲在地上,他拿起那只鞋,想修补一下,但鞋已烂得不能再烂,没法补,穿不了了。

雪下得更大,风刮得更猛,夜幕降临时,天气愈来愈冷了。一列火车像一头笨重的鲸鱼,轰隆隆地呼着沉重的粗气,从远处开来。一大群准备上车的人穿过站口,走上前来,等候上车。人群中,有一个和皮皮一样大的穿羽绒服的男孩子,他面目清秀,一头卷曲的黄头发。皮皮注意到他,是因為他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铮亮的黑色皮鞋。皮皮看着那双皮鞋随着人群慢慢移动,停在候车线外。皮皮想,如果我也有一双这样的皮鞋穿,那该多好啊!

火车停下来,旅客开始上下车。人很挤,行李也多,他们争先恐后,在上下车时,意外发生了,男孩的一只皮鞋被挤掉了,掉在了火车的外面。男孩想捡回皮鞋,可被上车的旅客阻挡着,他无法出来。旅客都上了车,火车很快关了门,慢慢地开动起来。男孩从车窗里伸出头,有点无奈地看着那只皮鞋。

皮皮捡起皮鞋,追过去。这时候火车开始加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皮皮赤着一只脚,跑不快,火车离他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眼看追不上了,皮皮瞄准男孩所在的窗口,用力扔过皮鞋。皮鞋没有扔进窗口,掉在地上。皮皮跑过去,捡起皮鞋,追了几步,再扔。还是没有扔进去。男孩向皮皮摆了摆手,摇摇头,大声地说着什么,可是火车咔嚓咔嚓的声音,淹没了他的声音,皮皮听不见他说什么。皮皮再追过去,他边跑边甩掉脚上另一只布鞋,拼尽全力地跑。可火车已经开远了,皮皮追不到了。

这时,车上的男孩用尽力气,把他的另一只皮鞋从窗口里扔出来,落在离皮皮不远的地方。

皮皮怔住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他看着火车飞驰远去,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

此时,这双崭新的皮鞋,在天寒地冻的寒夜里闪着温暖的光亮,湿润了皮皮的眼睛。

(选文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小男孩一只皮鞋被挤掉的情节设计得很妙请你结合下文,说说这一情节的妙

处所在?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如果你刚好看到小男孩机智地将另一只皮鞋扔给皮皮的这一幕,你有什么话对小男

孩说?

5.下列对本文以一双温暖的皮鞋为题好处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为小说行文的线索。

B. 点明了故事的主要情节。

C.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 讴歌了小男孩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