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 (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 。 (2...

默写。

(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3)草木人生,天地大美,浸润人心。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一篱花,一远山,这是心境的辽远。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点白,一片春,这是心境的昂扬。

(4)写出借“酒”抒发情感的古诗词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1)濯清涟而不妖 (2)浮云游子意 (3)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4)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5)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濯,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寡人、陛下、朕、孤都是古代帝王的自称。

B. “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对应的节气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C.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D. “燕子来时新社”,其中的“新社”就是指春社日,古时人们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庆长假,前来禹王亭博物馆和徒骇河湿地公园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B.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该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D. 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    )

唐诗在宋代tuì(     )变出宋词,再从宋词到元曲,乃至于近现代的“白话文运动”,大概都是借尸还魂,从庶民(   )间的“口语”出来的新的力量,创造出新的文体。每一次文字bīn (     )临死亡,民间充满生命活力的语言就成了救赎(  )。

A. 蜕   shù    濒      shú

B. 蜕   zhè    濒      shú

C. 蜕   shù    频      dú

D. 兑   shù    濒      shú

 

查看答案

下面书法作品为毛泽东手书,其书法风格特点概括正确的是(   )

A. 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

B. 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C. 直笔劲书,汪洋恣肆,任意挥洒,线条奔放呈左斜,动感强烈。

D. 笔画瘦硬,笔法外露,屈铁断金,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查看答案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赤壁赋》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注释】 ①既望:农历十六日。  ②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  ④冯(pí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凌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或短语。

①念无与乐____

遂至承天寺____

③水波不____

遗世独立  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甲段中“闲人”指不贪恋名利而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闲人”在夜游赤壁中是怎样体现的。

4.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

B. 乙段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

C. 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

D. 甲、乙两段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