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见课文《陋室铭》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

【甲】见课文《陋室铭》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龙则 灵:_______

(2)无案牍之形  劳:______

(3)未尝有喜之色  愠:______

(4)亦雅咏不  辍: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3.【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刘禹锡和陶渊明怎样的性格特点?

 

1.灵验 劳:使……劳累愠:生气,恼怒辍:停止 2.(1)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了。 (2)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 3.【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雅;【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志趣高雅、不拘束、真性情等)。 【解析】甲: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乙:选自《晋书》 作者:房玄龄 年代:唐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陶潜(陶渊明),字元亮。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门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就不用在意音准不准啊!”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劳”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劳累”的意思;“愠”是“生气、恼怒”的意思。 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名”在这里是“出名”的意思,“辞”是“推辞”的意思,作答时要注意。 3.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爱莲说》通过赞美莲而体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陋室,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陋室具有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作者赞扬简陋居室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文章题为陋室铭,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陋室,而写山水?

 

查看答案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