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台湾明山书局出版的《中国儿...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台湾明山书局出版的《中国儿童大百科全书》很有意思,有一种新思路,通过讲故事带出百科知识,令人面目一新。

B. 刚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又赶往下一个赛场,有人趁乘车时间小憩一会儿,以休养生息

C. 市委大力做好公务员队伍的组织建设,使全市公务员队伍近年来存在的良莠不齐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

D.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莫衷一是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运用恰当。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项面目一新意思是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而句子意思有一种新思路,并不是全部改变。B项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不能形容比赛。D项莫衷一是意思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与前面意思矛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虔诚 恻隐 口头禅  冥思暇想    B. 迷惘 深邃 金箍咒  越俎代庖

C. 迁徙 游弋 儒子牛  相得益彰    D. 铿锵 狼藉 里程碑  格物致知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 比肩继踵(zhǒng) 如法炮制(páo)  联袂(mèi)  沮丧(sàng)

B. 以儆效尤(jìng)  专横跋扈(bá)   订正(dīng)  作坊(zuò)

C. 桀骛不驯(xùn)   封妻荫子(yìn)  翘首(qiáo)  嗔怪(chēn)

D. 自怨自艾(yì)    审时度势(duó)  镂空(1òu)   浮靡(mǐ)

 

查看答案

作文。

题目:感动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喜剧除外);

(2)不少于 600字;

(3)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夜晚就___________   飒作响___________  万俱静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所叙述的故事。

3.指出第二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4.从下文中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

5.“父亲”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谈谈你对家庭教育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对财富的态度

古往今来,世人对财富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有可取的,有不可取的;有好的,有孬的。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陶渊明对财富的态度,可以说,这种态度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人们应该学习的。

孔子则从大的方面看财富,把国家政治的好坏与个人家庭的贫富联系到了一块,他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富而不骄者鲜。”将两千多年前写成的《左传》里的这句话,拿来勾勒今天的现实,仍非常贴切。这句话是敲向富人的警钟。

“守得贫,耐得富。”曹雪芹写在《红楼梦》中的这六个宇,非常有哲理,但无论古今中外,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守不住贫,便去偷,去抢,去盗,去劫,去争,去夺,去杀……总之,坏事做绝,人性丧尽;耐不住富,便去赌,去嫖,去抽,去喝,去吃,去玩,去耍……也是一句话,是钱乱花变坏了。

“人无横财不富。”元代张国宾《合汗衫》中的一句唱词,说出了一些人对财富的另一种心态。不过,横财之下多有恶报,为财而奔了黄泉路的大有人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古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都是渴望财富的,但要遵循一位哲人的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也有一些人对财富抱着宿命论的态度,如唐代大诗人王勃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对财富的态度,最可取的是诗圣李白的胸怀,李白吟道:“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按笔者的理解,就是富不骄,穷不悲!

1.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不戚戚于贫贱

②富而不骄者鲜

2.指出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写出文章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4.在众多对待财富的态度中,作者主认为最可取的观点是什么?

5.请简要说明你对财富的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