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 ——(     ①    )—— 重拾希望 ——(   ②    )——  十分感激

2.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3.第⑥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⑦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5.分析结尾划线句“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1.①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 ②心急如焚 2.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 3.插叙。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 4.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 5.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点题) 内容上:升华了主题,点明善心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的筛选整合文本的能力,比较简单,只要顺着文章寻找,就可以找到文中“她”的情感变化的词语。因为题干中给出了一部分,所以选择的范围缩小,更容易找出。 2.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一个是情节,一个是描写。答案: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 点睛:塑造人物形象的几种方法:一、通过环境描写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二、通过分析情节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三、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 3.试题分析:这是考查记叙文的记叙顺序的题型。对于插叙的作用首先要有一定的认识。记叙文中插叙的作用:补充说明了什么内容,丰富了谁的形象,突出了什么中心。联系文中的内容可知,此内容交代了小男孩的家境,也体现了孩子的品格,同时还为下文“我”资助男孩找到了依据。 4.试题分析:这是考查词语的含义的题型,看到此类题既要考虑词语的表层含义,也要考虑其深层含义。联系文章的内容全方位考虑。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章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的题型。段落出现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相同,本题问结尾的作用,结尾的作用为:(结构)照应前文,前后呼应;(内容上)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引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

【乙】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       ②仕: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身死而不受(2)是亦不可以乎(3)不仕乎(4)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

2.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 行道之人弗受

B. 辍耕之垄上

C. 学而时习之

D. 宋何罪之有

3.翻译下列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善哉,回之意!

4.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

5.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后面小题。

游终南山

[唐]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请简要赏析开头两句中“塞”和“生”两字的妙处。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默写

(1)《朝天子·咏喇叭》中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诗句是:                              

(4)“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诗人往往借“酒”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 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有: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中有: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班组织“科海泛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⑴在“科海泛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社会问题。根据你了解的有关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反面效应的事实,参照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①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例句②塑料袋的发明和使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也可以污染环境。

⑵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在自传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现代直升飞机发明者西科斯基的灵感源于年轻时读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云的快船》,他经常引用凡尔纳的话“一个人可以想象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变成现实”。

【材料二】1914年,威尔斯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释放》的科幻小说。该小说想象1933年出现“人造”原子能,接下来发生一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最后出现一个全球性的和平政府。物理学家齐拉特于1932年阅读了这部小说,该书启发他于1933年解决了核键式反应出现的一个问题,也启发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起了在国际上控制军备、和平利用核能的运动。

从以上材料中你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⑶科学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的巨大动力。请你写一句赞美科学的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⑴《水浒传》中李逵嫉恶如仇、直爽率真的形象深入人心,请将以下有关李逵的故事情节依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排序:

①真假李逵;②江州劫法场;③黑旋风斗浪里白条;④李逵独劈罗真人;⑤沂岭杀四虎。

⑵《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孤儿,她从小寄养在舅母家,遭到虐待,后来被送进慈善机关举办的寄宿学校——雷沃德学校。在校中结识了最好的朋友海伦。但在之后,海伦却离开了简·爱。

海伦因发生了什么事情而离开简·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