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边的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

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边的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试问卷帘人”句中“试”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2)请你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暮春“雨疏风骤”后“绿肥红瘦”的景象。(字数5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1)一个“试”字,表达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1分)。 (2)答案略(2分,能紧扣“枝叶繁茂,花儿凋零”描写生动1分,运用修辞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此处一个“试”字,表达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3)小题

【材料一】从2月11日打响的网络红包战,经过节前一周的蓄势预热,在除夕夜上演终极对决,红包金额大幅加码。支付宝20点到24点五个整点,以“抢红包”形式投放1亿元现金红包。作为春节红包活动的创始者,微信通过与央视春晚的首次携手,从晚上8点开始,用户“摇一摇”手机可以抢到由各企业赞助商提供的超过5亿元的现金红包。与此同时,阿里系和腾讯系的两大社交平台新浪微博和QQ每个整点派发的明星红包和企业红包引发一轮又一轮的刷屏模式。受此启发,各种“打车红包”“旅游红包”“流量红包”“理财红包”也快速传播,春节发红包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通过新媒体自我营销、提升用户品牌认知和忠诚度的一个重要手段。

【材料二】传统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传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材料三】往年,陶女士一家都是边打牌边看央视春晚,有时根本不知道有些什么节目。她说,今年一家人在一起边看边聊,得益于“春晚抢红包”。“因为抢红包,大家牌都不打了。一家人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聊天,更有年味。趁这个机会,我们还建了一个家庭微信群,我们发些红包让晚辈抢,开心聊天。我们与孩子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网友“高小上”:微信发红包的方式很好。对智能手机功能向来感冒的妈妈,现在也会用微信抢红包了,甚至还学会用微信与我聊天,互送祝福。这种感觉真好。

博友严先生:今年过年,大人还好,娃儿不是耍手机,就是耍平板电脑。他们宁愿在微博上吐槽春晚,也不愿意和家里人聊。现在又多了电子红包,年味更淡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旁边,你却在抢红包。”这是网友们对此次春节抢红包大战的一种吐槽。对此,郑群也深有体会。以往每年初一凌晨,儿子都会陪父母一起开车在马路上跑一圈,寓意来年开车平平安安。今年却因为抢红包不去了。“不去也就算了,最让我窝心的是,过年这几天,他时时刻刻都盯着手机,跟他说什么都爱理不理,有时根本没听见。这些都是因为抢红包。”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中新闻的主要内容。

(2)结合【材料二】分点简要说说传统的春节红包有哪些涵义?

(3)【材料三】中对于网络上掀起的“抢红包潮”,市民们有不同的态度。事实上,手机“抢红包”一出现就陷入争议之中,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

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道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自己“死不争”,但担心兄弟李逵在自己死后闹事,“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唤李逵来,在给他的酒里面“下了慢药”。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1)从文中划线句子中,可以看出宋江是一个          a         的人,而李逵是一个            b             的人。

(2)《水浒传》中宋江不仅临死时因担心       c        坏了梁山好汉的

d    而毒杀了自己的生死兄弟,他还在入伙梁山之前因       e        而杀了自己的妻子,相关情节的回目是          f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题。

①“成都最漂亮的城管,绝对是女神。”四川网友“奇迹哥”发帖称:“她一笑,我们就乖乖听话了。”②“女神一笑,小贩拜服”,这一幕很喜感、很温馨,乃至足以激发好些人的美好憧憬。③很多时候,公众都热衷于从个案中提取经验,并将之挪用到对某些沉疴的治理尝试中。④但“女神城管”毕竟难以复制,因为其靓丽长相和迷人笑容并非每个城管都能具备。⑤事实上,在“美女噱头”之外,这位女城管的成功履职,不过是因为遵守了那些基本的处事原则的结果:以礼待人,报以微笑,设身处地并将心比心。

(1)上文第句划线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的内容写在下边横线上。

(2)上文第①句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应将  a  改为 b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闻见而骄傲自大。

B.文中第③句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第④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文中第⑥句河伯的一番兴叹,表明河伯具有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同时还有消极的自卑心理。

D.选文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黄河的“不辩牛马”与北海的“不见水端”对比,将河伯先前的“欣然自喜”与后来见到北海后“望洋向若而叹”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上文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文中仲尼”,即孔子,名丘,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文中“百川灌河”一句中的“河”,专指黄河,这是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成语“贻笑大方”出自“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文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是文言句式中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闻百道,以为莫若己”者,谓我也。

D.而轻伯夷之义者”句中的“”,是“认为……”的意思,这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莫己若”与“若毒之乎”句中的“若”意思不同,分别是“比得上”、“好像”的意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