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 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

名著阅读。

《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

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道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自己“死不争”,但担心兄弟李逵在自己死后闹事,“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唤李逵来,在给他的酒里面“下了慢药”。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1)从文中划线句子中,可以看出宋江是一个          a         的人,而李逵是一个            b             的人。

(2)《水浒传》中宋江不仅临死时因担心       c        坏了梁山好汉的

d    而毒杀了自己的生死兄弟,他还在入伙梁山之前因       e        而杀了自己的妻子,相关情节的回目是          f          

 

(1)死爱面子,心狠手辣、毫无友情可言 重情重义、至死不渝 (每空正确得1分,意对即可。共2分) (2)李逵在自己死后闹事 一世清名忠义之事 私通梁山怕老婆向官府揭发他 宋江怒杀阎婆惜(每空正确得0.5分,前三空意对即可。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对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考点要格外重视。此处了解《水浒传》的相关内容。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段,完成题。

①“成都最漂亮的城管,绝对是女神。”四川网友“奇迹哥”发帖称:“她一笑,我们就乖乖听话了。”②“女神一笑,小贩拜服”,这一幕很喜感、很温馨,乃至足以激发好些人的美好憧憬。③很多时候,公众都热衷于从个案中提取经验,并将之挪用到对某些沉疴的治理尝试中。④但“女神城管”毕竟难以复制,因为其靓丽长相和迷人笑容并非每个城管都能具备。⑤事实上,在“美女噱头”之外,这位女城管的成功履职,不过是因为遵守了那些基本的处事原则的结果:以礼待人,报以微笑,设身处地并将心比心。

(1)上文第句划线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的内容写在下边横线上。

(2)上文第①句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应将  a  改为 b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闻见而骄傲自大。

B.文中第③句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第④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文中第⑥句河伯的一番兴叹,表明河伯具有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同时还有消极的自卑心理。

D.选文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黄河的“不辩牛马”与北海的“不见水端”对比,将河伯先前的“欣然自喜”与后来见到北海后“望洋向若而叹”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上文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文中仲尼”,即孔子,名丘,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文中“百川灌河”一句中的“河”,专指黄河,这是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成语“贻笑大方”出自“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文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是文言句式中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闻百道,以为莫若己”者,谓我也。

D.而轻伯夷之义者”句中的“”,是“认为……”的意思,这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莫己若”与“若毒之乎”句中的“若”意思不同,分别是“比得上”、“好像”的意思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②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③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④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⑤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A.①③②④⑤  B.②④①⑤③  C.⑤③①②④  D.③①②⑤④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植物是能“说话”的。有时像久病的老妇人,发出断续的喘息声。而一旦获得        的阳光,或者接受        的水分,声音就会变得婉转悠扬。当变天刮风,它们就会轻轻地呻吟,似乎正在忍受某种痛苦。面对人类的侵扰,那些植物就会用尽最后的力气呐喊,或者通过      的年轮、        的树叶,以及时刻准备倒下的躯干,表达它们的抗议。

A.适量  充分  干巴  枯槁    B.适度  充裕   干枯   枯竭

C.适当  充沛  干涸  枯黄    D.适宜  充足   干瘪   枯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