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2014年,“埃博拉”成为全球多家知名新闻媒体列举的年度十大热词。《科学》杂志将...

2014年,“埃博拉”成为全球多家知名新闻媒体列举的年度十大热词。《科学》杂志将其评为“年度崩溃事件”。有关“埃博拉”的消息至今依旧牵动人心。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自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以来,已造成多数人感染和死亡……目前,有些国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为检验疫苗的效能,科学家用8只健康的恒河猴平均分为A、B两组进行了动物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补充完善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①应填写______;②应填写__________

(2)在实验中,设置A组恒河猴的作用是__________

(3)B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来,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________,这种免疫类型为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要测定该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________疫苗的恒河猴患病情况。

(5)从传染病角度来看,埃博拉病毒属于这种传染病的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有:

①经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双手的清洁

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能力

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

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

上述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1)21天 注射埃博拉疫苗 (2)对照 (3)抗体 特异性免疫 (4)埃博拉 (5)病原体 ①④ 【解析】试题分析:(1)(2)(4)探究埃博拉疫苗是否有效预防埃博拉病的发生,需要确定实验对象—恒河猴,设计好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其余的实验条件完全相同,这样得出的结论才科学合理。本实验的变量是埃博拉疫苗,这样图中设计为A和B两组,可以分析看出方案中A①21天,B中的②是注射埃博拉疫苗,这样方案实验设计更合理。同时,为了证明埃博拉疫苗是否有效需要进行重复多次实验,增加实验组数,观察注射埃博拉疫苗后恒猴的死亡情况,得出更合理的结论。因此,(1)上述实验过程中:①应填写21天;②应填写注射埃博拉疫苗。(2)在实验中,设置A组恒河猴的作用是对照。(4)上述实验中,若要测定该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埃博拉疫苗恒河猴患病的情况。 (3)人体的免疫有三道防线,皮肤和粘膜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属于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对所有的病原体都所有抵抗作用,没有选择性,是生来就有的,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属于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选择性,每一种疫苗只能对相应的疾病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疾病没有免疫保护作用,这种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可以自然获得,也可以通过计划免疫获得。因此,从免疫的角度分析,人通过注射狂犬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病菌等属于抗原,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病原体的物质是抗体。因此,B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来,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为特异性免疫。 (7)(5)(6)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发生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是控制传染源,将患病的人、感染者、携带者等人进行严格的隔离,防止病原体的扩散;病原体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接触、土壤及蚊蝇等可以传播,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用消毒液进行严格的消毒,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有效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进行免疫接种等是保护易人群。埃博拉病的病原体是埃博拉病毒。因此,(5)从传染病角度来看,埃博拉病毒属于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6)为了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有: ①经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双手的清洁;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能力;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上述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①④(填写序号)。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免疫的类型,探究疫苗的作用等,稍难题,属于理解层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支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支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支试管的设置___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能进行________________消化。

 

查看答案

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图1中的[ ]____________。[D]所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图1中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________

(4)若图2表示图1中A、B、C三种生物某一时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则甲对应的是图1中的________(填字母)。若乙大量减少,则一段时间内甲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豌豆的相对性状明显,是杂交实验的好材料。著名的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豌豆的植株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现用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在甲组中,豌豆的亲代都是高茎,后代也都是高茎,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

(2)通过分析丙组实验数据可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则乙组中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

(3)在豌豆杂交过程中,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要____________。亲代的____________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子代,并控制着子代的性状表现。

(4)若将高茎豌豆种植于贫瘠的土壤中,豌豆茎的高度会有明显的下降,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的变异。

 

查看答案

2011 年3 月11 日,日本近海发生了90 级强烈地震和海啸,并引发核电站爆炸。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强震发生后,中国派出的救援人员及时赶赴日本,并送去了大量救援物资。假如你是一名救灾现场的救援者,请解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发现某人受伤出血,血液呈鲜红色,喷射状流出,可以判断是        血管出血,应在病人受伤血管的近心端止血。

2如果遇到失血过多的人,应按照输               的原则,及时给予输血救治。

3给病人打针、服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的             ,不能盲目用药。

4为防止灾区传染病的流行,防疫人员对生活用水、地面进行大面积消毒,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5为防止灾区的儿童得病,医生给他们注射疫苗,使其体内产生相应的        ,从而具有抵抗某些疾病的能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6日本的地震及海啸引发了核辐射,致使某些中国人疯狂地购买碘盐,虽然碘是合成            激素的主要原料,但专家解释:食用碘盐对预防核辐射的作用并不大,相反食用过多还会带来其他危害,最终“抢盐”事件得以平息。

 

查看答案

在学校的春季运动会上,小明同学报名参加了1 500米的比赛项目。下面是相关纪实材料和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A、B、C、D代表系统或器官,Ⅰ、Ⅱ表示血管类型,a是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

早晨,小明吃了丰盛的早餐:面包、蒸鸡蛋、生菜、牛奶。到了学校,开幕式结束后比赛开始,小明听到枪声,立刻冲了出去。比赛中,小明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最后100米冲刺了,同学和班主任在终点为他加油呐喊,他咬紧牙关第一个冲到了终点。由于冲刺过猛,他摔倒在地,擦伤了膝盖。班主任老师赶忙扶起他,这时小明才感到疼痛难忍。

(1)小明吃的面包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整个消化道中全部被消化分解成a的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小明的血液中a的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起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由________分泌的。

(2)比赛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小明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进行甲图中④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______状态;氧气通过B进入A系统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丙图的途径是__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3)甲图中若D代表肾脏,一部分a在D中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径的结构依次是:肾小球→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血管Ⅰ、血管Ⅱ中流动的血液类型分别是________;与平时相比,在此次长跑过程中,小明身体散失水分明显增加的途径有________(填甲图中数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