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4年奋斗,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

14年奋斗,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谁欲征服支那(注:日本将中国称为支那),必先征服中国的(“中国的” 是编者的加注)满(注:满洲,泛指中国东北地区)蒙。如欲征服世界,心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

材料二在抗日战争中,中共的军队从最初的约4万人,经过不足8年时间,就发展到近百万之众。关键在于,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

——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 两党的敌后游击战》

材料三海外侨胞从“七七事变”到1940年底就组织了大型救国团体649个。广大侨胞节衣缩食,踊跃捐款捐物,至1941年初捐款就达26亿元国币……据统计,光南洋华侨回国的3000多名机工中为国捐躯就达1000多名,战后复原返国者仅1/3。

——缪慈潮《爱国主义一一全民族抗战的光辉旗帜》

材料四(日本在战争时期)国内大米生产量最高年1939年为1150万吨,到1945 年只有660万吨。为了解决供需矛盾,除加强对殖民地掠夺外,从1940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规定成人一人一天的供应标准为330克(1945年时减到300克),副食、蔬菜也都有严格规定。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根本得不到保证。

——张劲松、李保安《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与战争经济》

材料五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田中奏折》筹划的侵略步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开始“征服” 中国的时间和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中共部队迅速发展的原因。1940年彭德怀在敌后根据地组 织了哪一场大规模的进攻?

(3)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这场战争给日本国内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日本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5)结合材料五,谈谈今天我们应如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1)先征服中国的满蒙、再征服支那、最后征服世界。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2)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百团大战。 (3)海外侨胞的支援。 (4)中国人民长期抗战拖垮了日本的经济。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5)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国家强盛,敌人不敢来犯。 【解析】 (1)据材料一的“谁欲征服支那(注:日本将中国称为支那),必先征服中国的(“中国的” 是编者的加注)满(注:满洲,泛指中国东北地区)蒙。如欲征服世界,心先征服支那。”可以概括出《田中奏折》筹划的侵略步骤是:先征服中国的满蒙、再征服支那、最后征服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陷。 (2)据材料二的“关键在于,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可知抗战时期,中共部队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3)据材料三的“广大侨胞节衣缩食,踊跃捐款捐物,至1941年初捐款就达26亿元国币……据统计,光南洋华侨回国的3000多名机工中为国捐躯就达1000多名,战后复原返国者仅1/3。”可以概括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海外侨胞的支援。 (4)据材料四的“为了解决供需矛盾,除加强对殖民地掠夺外,从1940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规定成人一人一天的供应标准为330克(1945年时减到300克),副食、蔬菜也都有严格规定。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根本得不到保证。”可以看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战争给日本国内造成了的影响是:中国人民长期抗战拖垮了日本的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5)结合材料五的“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可知我们要珍爱和平;国家强盛,敌人才不敢来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的具体实践,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探索和实 践。阅读以卜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复作为《国闻报》创办的关键性人物,刊登在国闻报是的《<国闻报>缘起》 一文中明确写出:“《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

——张娟娟《戊戌维新时期报刊舆论研究》

材料二它给了封建主义致命一击,使民主主义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从此以后, 如果有人想做皇帝,都为人民所唾弃,都只能是短命的。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陈独秀表示:“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李大钊也明确表示:“余之掊击(注意为抨击)孔子,非掊击孔子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龚书铎《正确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四毛泽东在五四运动后不久乐观地指出:“于今却不同了,种种方面都要解放了。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

——李永春、张新洲《毛泽东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严复创办《国闻报》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办报刊对维新变法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它”指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该历史事件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和李大钊主张的相同之处。

(4)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五四运动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它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 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这机构是

A. 商务印刷馆    B. 京师大学堂    C. 中华书局    D. 新华书店

 

查看答案

国民党军将领钱卓俨在日记中写到:“沈阳战况已恶化,军政高级人员已撤离该地。如是,最后之东北据点放弃后,整个东北将完全为共军占据”。钱卓俨描述的情景发生在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孟良崮战役打响后,后被誉为“沂蒙大姐”的李桂芳组织村里的32名妇女拆掉自家门板,在冰冷的河水中用身体当桥墩架起了一座“火线桥”。当主力部队通过后,战士们看着累倒在沙滩上的妇女,都流下了眼泪。据上述材料可知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民群众渴望和平    B.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C. 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D. 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查看答案

为了改变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3 0% 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的状况,1947年中国共产党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提出“平均地权”口号

C. 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D.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