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的制度变革是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C. 察举制取代禅让制

D. 世袭制取代察举制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可知代表的是禅让制;“天下为家”代表的是世袭制。“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说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课上,有同学向大家介绍半坡人生活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 生活在黄河流域    B. 住半地穴式房屋

C. 种植粮食作物水稻    D. 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查看答案

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材料,主要通过(  )

A. 神话传说 B. 史料记载 C. 学者推断 D. 考古发现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    B. 过着群居的生活

C. 能够进行人工取火    D. 体质上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材料二:.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摘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在抗战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东方会议后,日本为夺“满蒙”面制造的重大事件的名称,并说明这次事件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红军取消番号改编后的名称,并写出抗战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写出抗战胜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四: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领导人物有谁?(回答一个即可)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回答梁启超领导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孙中山把材料三“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该思想成为什么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4)据材料四回答这场文化启蒙运动是什么?写出这场“文化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