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有关数据表明,去年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年增长600%以上。有人指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

有关数据表明,去年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年增长600%以上。有人指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就是众筹金融,是直接融资的发展趋势,而众筹金融是确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下列选项对互联网金融认识正确的是

众筹金融无法规范融资者的信用,会涉及违法犯罪行为,应限制

互联网手段的众筹既是集资,更是各种要素、资源的重组,应鼓励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是互相替代要素,传统金融中介将会被取代

众筹金融可减轻中小企业融资负担,并创新居民投资理财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 试题①选项说法错误,众筹金融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加强引导,而不是盲目限制,排除。②选项说法正确,应选。③选项说法错误,传统金融和众筹金融各有优势,传统金融中介不一定会被取代,排除。④选项说法符合题意,应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仍是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有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实施养老保险并轨制,缩小收入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共享单车不仅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更以其便捷、环保等优势,直接改变了很多市民的出行方式。

与过去多个城市推出的市政公共自行车相比,无桩的停放形式、即走即停的使用体验,成为共享单车流行的重要原因。然而,成也便捷,乱也便捷。车辆损毁、违规占道、私人侵占、单车企业运营管理不善……可见,共享单车还处于市场扩容的“青春期”,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公共管理,成为摆在各方面前的一道考题。

    当前,全国多个城市市民响应“全国共享单车行业文明骑行倡议活动”,主动规范自身用车行为;在社会各方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整个社会正在营造爱护共享物品、文明骑行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市民文明意识的觉醒,公共文明和契约精神逐步养成,推动着共享经济更好的发展。

(1)共享单车的使用虽然面临种种问题,但经过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一定能发展好。运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作用的知识,说明共享单车的使用与公共文明理念形成的关系。

(3)请就如何实现共享单车的健康发展,提出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消费需求的不断释放,促消费政策措施的逐步完善,消费新动能快速成长。

材料一  2014年和2016年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50.2%和64.6%。2017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2%,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高58.6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为32%,比上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分别增长17.3%、14.8%和14.8%,分别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7.3、4.8和4.8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5.8%、13.5%,分别比全部支出增速快8.1和5.8个百分点。

材料二  2016年10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消除制约养老、教育、体育等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指导意见,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部署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特别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的政策措施。

2016年12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这是我国首部电商领域的综合法律。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概括我国当前消费变化的特点,并分析这些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为促进消费提高服务水平。

 

查看答案

2016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民法典编纂工作,完善物权、合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将平等保护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对非公有财产的刑法保护力度。材料表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经济社会发展总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制度环境下展开的,这一动态历程通常呈现出“不平衡——相对平街——新的不均衡——新的相对平衡……”的典型特征。当然,在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以及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演进方式和路径上,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①具有互不影响的独特性

②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④要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