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消费需求的不断释放,促消费政策措施的逐步完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消费需求的不断释放,促消费政策措施的逐步完善,消费新动能快速成长。

材料一  2014年和2016年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50.2%和64.6%。2017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2%,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高58.6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为32%,比上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分别增长17.3%、14.8%和14.8%,分别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7.3、4.8和4.8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5.8%、13.5%,分别比全部支出增速快8.1和5.8个百分点。

材料二  2016年10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消除制约养老、教育、体育等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指导意见,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部署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特别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的政策措施。

2016年12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这是我国首部电商领域的综合法律。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概括我国当前消费变化的特点,并分析这些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为促进消费提高服务水平。

 

(1)从2014年到2017年一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发展享受型消费增长较快,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引导生产调整,推动供给侧改革;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完善相关法律,为促进消费提供法律保障;政府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引导消费;加强市场监管,保证消费质量和安全;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改进服务。 【解析】 关于第(1)问, 可分为两步回答,一是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概括我国当前消费变化的特点;从2014年到2017年一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发展享受型消费增长较快,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二是分析这些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引导生产调整,推动供给侧改革;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第(2)问,可归纳出:一是提供法律保障;二是提供政策措施;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四是自觉接受监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民法典编纂工作,完善物权、合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将平等保护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对非公有财产的刑法保护力度。材料表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经济社会发展总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制度环境下展开的,这一动态历程通常呈现出“不平衡——相对平街——新的不均衡——新的相对平衡……”的典型特征。当然,在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以及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演进方式和路径上,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①具有互不影响的独特性

②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④要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强调;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试错,其实也是“试对”,要鼓励创新就必须允许试错,要谋划改革就必须放开尝试。试错也是“试对”,是因为

①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总结错误认识有助于发现真理

②量变是质变的准备,错误多次重复也能成为真理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失败的实践也能检验认识的正确

④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与错是用不同标准评判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民族地区文化是一个有着内在关联的有机生态整体,但个别地方存在观念上的误区,试图用现代文明对民族地区文化来一次彻头彻尾的“改头换面”。结果输血式扶贫却带来了文化荒芜;有的大搞文化旅游模块开发,但由于未能用好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导致千村一面、千寨雷同,连项目、解说词、纪念品都高度重合。从哲学上看,上述个别地方错在

①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否认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只重视部分,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③没有看到价值判断只有符合实际才具有价值

④否认任何矛盾特殊性都包含者矛盾普遍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苗族“采花山”等民族节庆文化,蒙古长调、侗族大歇、苗族舞蹈等民族音乐歌舞,无不流淌着民族历史文化的涓涓细流,同时也是文化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载体,文化扶贫需要保护、利用好民族历史文化,是因为

①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民族文化决定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方向

③民族历史文化是民族地区脱贫的物质财富

④民族文化是发展相应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