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年末,国内多所高校陆续公布了“双一流”建设方案。我国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为...

2017年年末,国内多所高校陆续公布了“双一流”建设方案。我国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为学校面向世界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传统学科领域正进行大交叉大融合,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产业变革风起云涌,这既对学校深度参与推进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又为学校转变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能性。由此可见

①对高校教育的认知经历了从谬误到真理的发展历程

②教育的复杂性决定教育规律的自我呈现有一个过程

③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要推动高校教育理念的革新

④日益完善的客观条件为充分发挥高校功能提供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解析】本题以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为素材切入,考查实践、认识等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意可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着理念的创新,也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推动高校功能的发挥,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以往对高校功能的认识并非是谬误,应该是真理不断超越自身,①表述错误;教育规律需由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去探索发现,而非自我呈现,②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经对一根神秘人腿骨化石的数年研究,中澳古人类学家用碳-14等测定法把化石主人生存年代定位为1.4万年前生活在云南蒙自的马鹿洞人。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发现的一直生存到距现代人最近的古人种,很可能是一个史前全新人种。该研究具有

①自觉选择性,确定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是其最终目的

②社会历史性,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仍然具有不确定性

③客观物质性,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直接现实性,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最终将由科学实验确认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不仅表达了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而且呈现出南宋山河破碎的屈辱历史。这表明(  )

①诗歌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当时国家命运的反映

②诗歌是对现实的写照,此词真实折射了当时国家危亡的现实情况

③诗歌的形式是主观的,该词中蕴含着作者的“再造”现实的创造力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的伟大价值推动了当时社会、历史的进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是

A. 错误的,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B. 正确的,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错误的,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 正确的,肯定了意识活动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查看答案

“人脑工程”负责人瑞士神经学家马克拉姆称,2023年“人脑工程”研究小组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模型﹣﹣“仿真人脑”,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此有人说,“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 肯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B. 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否定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D. 否认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查看答案

(题文)1962年,国家林业部决定在河北承德塞罕坝建设大型机械林场。55年来,面对极端困难的生存环境和恶劣条件,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沙地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生态建设奇迹。201712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尊重自然规律是“荒原变林海”的基础和前提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获得“地球卫士奖”实现了建设者的真正价值 

④荒原到林海的质变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