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一 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一部中国诗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一 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中国古代即有“诗教”的说法,诗歌对优美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千百年来,中国人从意味无穷的诗词宝库中不断得到滋养。

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合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综艺清流”。节目创作组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为宗旨,通过“沙画猜诗”、“飞花令”、“评委解读”等创新环节,挖掘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老百姓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诗词大会选手展现出的是中华民族谦谦君子、挥洒谈笑的气度与风貌。当有选手屡败屡战再度出现在舞台上说出“只为挑战自己、战胜自我”的时候,当有选手得知母亲住院,毅然放弃比赛回家陪伴的时候,当有选手从诗词中获得力量与病魔抗争的时候……他们的知行合一践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意。

材料二  继《百家讲坛》《见字如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后,2017年新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各个年龄,各个职业的一百余位诗词达人比赛对抗,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大会以攻擂比赛为形式,选手、学者嘉宾、主持人之间频繁互动,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实现节目播出时电视观众利用手机与场上观众同步答题,观众也可在网络互动社区讨论诗词,表达观点,增加节目的参与感。多媒体互动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全民诗词文化盛宴”,收看诗词大会节目也成为了今春最流行的文化活动。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何取得成功。

(2)经典文化借助现代媒介才能够成为流行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

(3)如果你想通过手机与中国诗词大会现场互动,表达你对诗词的热爱,请围绕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跟帖两次(每帖20字以内,内容健康,形式对仗)。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审美风范滋养观众,引领风尚,助推社会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传承和创新,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中华诗词文化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义,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其传递的价值理念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2)①现代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经典文化借助一定的媒介进行传播,能够被他人所接受,并发挥其影响作用。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促进了经典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使之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因而能够广泛地流行。 ④文化是否流行,受到包括传播媒介在内的众多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内容是否能够经受时代的检验,是否符合文化发展客观规律。 (3)答案要求:内容健康、对仗工整、主题鲜明。 【解析】本题以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大众传媒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结合此范围内的知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何取得成功,考生可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引领风尚,助推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中华诗词文化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等角度进行说明。 (2)本题属于辨析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从大众传媒的作用的角度说明经典文化借助一定的媒介进行传播,能够被他人所接受,并发挥其影响作用,进而成为流行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合理性。同时还要从文化是否流行的标准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不合理性。 (3)本题是开放型试题,考生可例举“中华诗词耀千古,经典名篇咏流传”等形式的跟帖,注意要求跟贴两次,内容必须符合“每帖20字以内,内容健康,形式对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 年 4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材料一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 3 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重点任务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决定和部署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017 年 2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进行实地考察,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他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过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国家公祭仪式上强调“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习近平讲话蕴含的哲理是(    )

①尊重历史事实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价值选择帮助人们清醒地认识和正视历史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遍接入,使大量数据的获取、聚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成为热门话题。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这说明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现实联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具体联系加以研究

把握事物的多样性对人们作出正确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和创造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任务依然艰巨。对此,“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六大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述“精准扶贫”思想蕴含的哲理是:

①在突破传统中实现发展         

②坚持系统优化方法,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

③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好主流    

④把握矛盾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国庆逢中秋”是闰6月所致。2017年农历丁酉年,因有一个闰6月,104日出现了中秋国庆相逢的情况,这是古人为协调阳历与阴历的天数、更好的指导生活和生产而设置闰月的结果。这说明

①世界观决定人们的方法论

②人们可以利用和把握规律

③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