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
材料二 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吸收了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传达出的中国美学精髓,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
丝绸,曾经作为“硬通货”’成为中国文化远播全世界最好的名片。在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宋锦制作的“新中装”精彩出镜,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绽放光彩。“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工艺和色彩,而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主要代表山水相连、绵延不绝,与21个APEC经济体命运相连的精神相匹配。“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采用创新款式、电脑提花织机和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领导人服饰,传达了“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中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原因。
香港某演员在微博中曾用繁体字写道“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唉,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此言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支持者认为:繁体字即为“正体字”、繁体字才是汉字的“正统”,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及范围内使用的符合标准或规范的文字。繁体字重在寓意,将汉字删繁就简意味着汉字寓意的消失和“文明死亡”。
反对者认为: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的汉字沿革,从繁到简才是汉字发展演变的总趋势。华夏文明是一个与时俱进、继承发展的动态过程,文字的最大功能在于其方便人类表达与交流,将汉字删繁就简更便于文明的传播和交流。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汉字的删繁就简?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016年G20峰会,中国作为东道主选址杭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杭州是中国的电商之都,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绝对中心。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体现着平等、开放、共享的特征。它表现为24小时在线、360度联系、海量数据取胜、专注到极致、注重口碑。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都要用互联网思维去想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阐述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意义。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先正其心……”这启示我们()
A. 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 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人们价值观的差异
C. 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D. 只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下列观点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有
①积重德则无不克。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③君子怀德,小人怀惠。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④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