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诗有句云:“狮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胡舞风行于唐代朝野,胡舞的传人引起了中土乐舞的变革,对中国后来的舞蹈和戏剧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告诉我们
①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
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诗经·小雅·鹤鸣》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
A.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来源
B. 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C.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兼收并蓄
D. “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的
习近平主席经常引用经典古训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关注民生,如“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习主席引用经典古训“古为今用”表明 ()
A. 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C.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 传统文化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王安石曾看到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心想:“明月”怎会叫?黄犬怎会卧在花心上?于是提笔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儿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飞来飞去。这下子他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 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经
C.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作为爱国诗词的经典名句,在中华儿女中代代相传。这类诗句之所以一直被传诵,是因为
A. 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 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D. 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人们接受文化影响都是被动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