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不朽记忆。这里是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也是沿途各国多元文化的交汇交融之地。各国文化的交融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的繁荣,是因为( )
①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②各国文化体现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国文化达到了高度融合 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江苏省徐州窑湾古镇,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该镇有1300多年历史,“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鼎盛时期有古建筑一万多间,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但由于人为破坏,千年古镇遗存缺失,致使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徐州无缘运河遗产名录。这启示我们(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③保护传统文化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保护文化遗产目的在于发挥其经济价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自行车手的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国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拔火罐”印痕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各个场馆。这些告诉我们
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媒介
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有200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许多汉语词汇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关机构预测:“由于受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迹大。”这说明
①世界各国文化都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经济发展也能增强文化影响力
④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目前,《习近平用典》热销全国,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
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得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如果请你写一份“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贡献”的倡议书,应当运用的语句是(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