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一个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特定族群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人口大量流动,城市语言和方言的生态环境也发生急剧变化:一是普通话的生存环境大为改善,普通话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的语言;二是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使用能力也日渐衰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另一种意见是“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

材料二:乌镇因互联网而更加驰名中外,互联网因乌镇而更加古香古色。乌镇的闻名得益于它一直努力打造文化名镇,不断探索古镇保护开发的新模式,注入新的元素,不断提升保护开发的品质和内涵,创造了古镇保护开发的“乌镇”模式。今天的乌镇,不仅保留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而且也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原有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传承着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呈现着江南水乡古镇的魅力。同时乌镇也紧跟时代和世界的步伐,不断创新,在文化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漂亮的动作:如建设乌镇大剧院,改造古戏台,打造乌镇文化创意区等。如今的乌镇,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凸显了独特的魅力,先进的世界文明成果与悠久的中华文化交流融合,开拓了新境界。

(1)针对材料一中的两种意见,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明你支持“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的理由

(2)结合材料一中的两种分歧,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在学习乌镇打造文化名镇经验时,某市提出要借鉴乌镇经验,打造特色名市,结合材料二,从矛盾观的角度为该市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方言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②方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③方言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使用方言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实践、受到的教育等不同,所以对使用普通话或者保护方言的态度不同。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或“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人们对普通话或者方言的不同态度正是基于不同的价值判断做出的选择。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对于使用普通话或者保护方言的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推广使用普通话或者提倡保护方言应该做出既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又合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择。 (3)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本市特点,切忌照搬照套。②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现乌镇经验与本市特点的有机结合。 【解析】本题以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特定族群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特征、历史唯物主义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设问指向阐明你支持“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的理由,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根据设问中的方言可以看出,本题主要从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角度回答,并结合材料分析方言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使用方言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2)本题考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谈谈你的认识,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然后分析材料中的分歧属于社会意识、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范畴,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3)本题考查矛盾观的角度,设问指向在学习乌镇打造文化名镇经验时,某市提出要“借鉴乌镇经验,打造特色名市”,为该市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可以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角度思考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此次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等。这些实验最多的是定位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民众生活”。发射神舟十一号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将为中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推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技术应用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10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牵引下研制完成的;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原本针对航天员所进行的抗骨丢失、抗肌肉萎缩等研究成果,已可用于治疗长期卧床的病人;依托航天信息技术开发而成的增值税发票防伪税控系统,被誉为防止偷漏税的“杀手锏”;太空甜椒和太空紫薯等太空育种的农作物已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常见食品。初略估算,由航天产业所折射出的产业链,已达到1200亿元的效益规模。

材料三: 近年来,世界强国为争夺制空权而开展大规模的太空竞赛。而中国政府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共同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经济意义。

(2)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论证材料三中我国政府主张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

VR技术改变了传统媒体平面世界的感官体验,创建与真实环境相似的场景,使得参与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人预言,“教育+VR”在未来将大有可为。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个预言的依据可能是

①“教育+VR”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教育+VR”实现了教育与技术的结合

③“教育+VR”符合教育与科技融合的发展趋势

④“教育+VR”是力量强大的新教育形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51021日,国务院通过的《居住证暂行条例(草案)规定在全国建立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同时明确了居住证持有人通过积分等方式落户的通道,即流动人口落户城市要依法纳税,要有合法收入、固定住址、无犯罪记录等等。上述规定:

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推动了公平正义,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表明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体现了城镇居民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是平等的、一样的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俄国著名剧作家果戈理说:“当诗歌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缩影     

②诗歌和传说都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③建筑作为流动的艺术是时代的展现     

④要加大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力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是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年,全国将有9亿多选民参加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选举产生25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并在此基础上依法产生新一届县乡两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县乡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务  ②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鲜明特色  ④基于国情,我国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