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经人大网站公布,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9月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并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据此回答小题。
1.《国歌法》的立法过程体现了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议权,审议讨论相关法律,健全法制体系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最高立法权,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立法的民主性,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2.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的文化价值在于
①维护国歌尊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②弘扬民族精神,充分发挥“主心骨”的指导作用
③提升国家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建设精神文明,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某校以“谣言止于智者(正方)/谣言止于公开(反方)”为辩题开展辩论。下列合理的阐述有( )
①谣言止于智者:智者能通过主观臆测过滤虚假信息,阻止谣言的传播
②谣言止于智者:智者能凭借渊博的知识明辨是非,不为谣言所困
③谣言止于公开:唯有公民不懈地质疑,才会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
④谣言止于公开:公民享有知情权有助于阻止谣言的传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社会学家指出,人的现代化就是从“消极公民”转变为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公民”。从网络上积极“围观”、坚定互动,到现实中参与监督、促进公开;从草根慈善、社会组织,到共享共建、志愿精神,“积极公民”的形象在10年间逐渐清晰。这体现了在我国
①公民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
②政府与公民共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
③公民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日益增强
④公民自觉行使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权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人民的名义》无论是从总体播放量还是单日播放量峰值均持续领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反腐题材第一神剧”。 剧中的“跪式窗口”,在人民群众中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剧中光明区的“跪式”接访窗口,让上访群众既不能站也不能坐,半蹲着表达诉求,给上访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让群众有苦说不出。“跪式窗口”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警示政府
①实施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 ②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打造便民利民政府
③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做到权责统一 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某社区创新社区公共服务,健全“一门式”受理平台和AB岗互补、错时上班、节假日轮班等制度,推动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在社区全覆盖。社区居委会的做法
①是履行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体现
②是维护社区居民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③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④是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重要形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17年2月,公安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将行政拘留执行年龄从16岁降至14岁。这一举措
①便于公众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有利于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③有利于应对社会治安管理新情况,更好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④表明公安机关按照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修订法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