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指出,人的现代化就是从“消极公民”转变为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公民”。从网络上积极“围观”、坚定互动,到现实中参与监督、促进公开;从草根慈善、社会组织,到共享共建、志愿精神,“积极公民”的形象在10年间逐渐清晰。这体现了在我国
①公民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
②政府与公民共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
③公民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日益增强
④公民自觉行使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权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人民的名义》无论是从总体播放量还是单日播放量峰值均持续领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反腐题材第一神剧”。 剧中的“跪式窗口”,在人民群众中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剧中光明区的“跪式”接访窗口,让上访群众既不能站也不能坐,半蹲着表达诉求,给上访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让群众有苦说不出。“跪式窗口”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警示政府
①实施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 ②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打造便民利民政府
③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做到权责统一 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某社区创新社区公共服务,健全“一门式”受理平台和AB岗互补、错时上班、节假日轮班等制度,推动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在社区全覆盖。社区居委会的做法
①是履行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体现
②是维护社区居民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③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④是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重要形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17年2月,公安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将行政拘留执行年龄从16岁降至14岁。这一举措
①便于公众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有利于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③有利于应对社会治安管理新情况,更好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④表明公安机关按照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修订法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气爽、天蓝,政治生态也要着力营造“绿水青山”。推进反腐败斗争,要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的是( )
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所有政务公开,便于群众监督
②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③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民主的作用
④建立和完善包括监察部门、检察机关等在内的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形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某地人民法院依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探索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活动的制度渠道,尝试“1+4”(1 名法官和4 名人民陪审员)的大陪审模式,主审法官负责法律适用的裁判,人民陪审员行使事实认定主导权。该项改革 ( )
①有利于扩大地方法院的管辖权 ②体现了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③有利于人民对司法活动行使监督权 ④表明了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