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好是好,但不要建在我家后花园。”人们把居民因担心建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好是好,但不要建在我家后花园。”人们把居民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等带来负面影响,而采取的集体反对行为称为“邻避效应”。近年来,这种“邻避效应”在不少地方上演,PX项目被叫停、垃圾焚烧项目流产、污水处理项目被搁置……一些涉及环境的重大项目陷入“一上就闹、一闹就下”的窘境。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的环保意识、堆权意识在提升,另一方面对地方主政者的发展理念、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邻避效应”凸显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请结合材料,分别从公民和政府的角度分析如何化解这一矛盾。.

 

公民角度: ①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要从大局出发,理解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支持符合实际的项目建设; ②要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依法参与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合理表达自己的正当诉求。 政府角度: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项目建设要充分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并充分考虑其合理诉求,要通过解疑释惑,争取群众对项目建设的信任和理解; ②坚持科学决策,项目的确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保证科学可行; ③坚持民主决策,增强项目建设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引入公民参与决策,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④坚持依法决策,项目建设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不可违法行事。 【解析】本题以“邻避效应”凸显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知识,设问指向“邻避效应”凸显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从公民和政府的角度析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属于措施类试题。本题实际是考查公民如何参与政治,政府的职责和权力行使。解答时公民角度主要从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公民参与政治的原则、有序的政治参与、公民对政府的正确态度等角度思考分析。政府角度主要从履行职能、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接受监督等角度思考;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化解“邻避效应”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江苏好人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江苏好人,逐渐成为江苏儿女的共同心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④自强不息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1012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考核内容,完善考核目标、调整考试内容等。在高考中增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考核内容,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②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成为普适性强的世界性文化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如今在服装市场上,面料健康环保、生产过程无污染、废弃后可回收利用的绿色服装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热销商品。绿色商品之所以热销,是因为其

A. 使用价值能适应消费者需求    B. 交换空间范围越来越广

C. 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凝结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查看答案

2017年6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的国歌法草案规定,在公共场合,恶意修改国歌歌词或者故意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损害国歌庄严形象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材料体现了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②公民行使权力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③国家通过立法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三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两次征求全国人大代表意见。20173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这说明

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

公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增强了对法律的认同感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议权,积搬推进法治建设

全国人大行使国家决定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