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材料二 “创客”是一群酷爱科技、热衷实践的人群,是一群具有敏锐思维和创新勇气的追梦人,他们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乐,以创客为主体的社区则成了创客文化的载体。“创客”文化,是DIY 文化的延伸,它在其中糅合了技术元素,它不认同随意消费,乐于在现有的资源下创造性的再利用。“创客”精神主要表现:一、不满足现状,坚守创新;二、勇于和善于持续实践;三、乐于交流、乐于分享。

2015 年1 月,李克强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1)结合材料一,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我国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分析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的《文化生活》依据。

(3)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也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1)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若答“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亦可)(3 分)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和起着决定作用,要求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我国发展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 分)③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 分) (2)①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顺应网络时代构建“众创空间”激发亿万群众的活力,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既体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也体现了文化可以反作用于经济社会。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弘扬“创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指导实践。③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表现,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④弘扬创客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要求和体现。(每点3 分,共12 分,如果考生从其他角度答题,符合题义要求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受实践的对象、手段、水平以及客观规律的制约,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失败在所难免。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错误甚至失败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总结。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才能成功。(每点2 分,任意2 点即可得满分4 分) 【解析】(1)本题知识指向明确,即考查辩证法的知识,要求考生回答我国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理论依据。首先调动和运用知识,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包括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和树立创新意识。我们建设创新型发展国家是因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其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和起着决定作用,我国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后回答创新的作用,即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分析为什么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体现了改精神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发扬创客精神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说明了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创客精神蕴含的创新的精神,所以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要求和体现。 (3)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回答“鼓励创业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创业的过程中出现失败是正常的,因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在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下,出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就决定了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所以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真理,就有可能在错误的认识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误入歧途导致失败;同时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人们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才能成功。 【考点定位】发展的观点、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创新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真理、认识过程等知识 【方法锦囊】 有关 “依据”类主观题的解法。 第一步,“定”依据设问,确定答题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还是文化生活,或者全部的教材内容。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确定的答题范围以及设问中的关键性词语(如,市委上述做法,就应当思考有关党的知识),然后根据确定的知识范围从课本中抽调出所需要的理论观点,如,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以及党的建设等。 第三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就是依据试题的设问,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注意有几层概括几层)。 第四步,组织答案,遵循“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将不断增长。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也将导致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这一现象被称为“人口红利”。

材料二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从建国初的“一边倒”演变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诚如习近平主席说过“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我国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经历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到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的世界责任,在世界秩序中发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9 月3 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阅兵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裁军30 万;在9 月26 日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 亿美元;在9 月27 日全球妇女峰会上,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 万美元,落实2015 年后发展议程相关目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人口及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谈谈中国应怎样做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查看答案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是不可能的

②既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又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③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树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过去的新闻阅读低谷时间是晚上10 点半至11 点半,现在这一时段已成了移动终端阅读的高峰时段。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无法适应高速变化、分化的受众需求,势必借助互联网主动适应用户需求变化,走媒体融合之路。实现这一转变就要

①认识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某校宣传栏中写道:“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这段话告诉同学们应该

①立足实践,推动思想的深化  

②适度娱乐,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抓住机遇,突破条件的限制   

④树立理想,促进自身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位于武汉CBD 的华中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目前已有25 家互联网金融企业进驻。为了抢占互联网金融高地,在政府部门倡导下,2015 年8 月,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常青盟”成立。其宗旨是形成合力,共谋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从哲学上看,“常青盟”的成立表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建立有利于实践的联系

③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将弱化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我们应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