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诊断。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作出了价值要求。从辩证法的角度,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应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将个人层面做好,就能推动国家与社会建设
②应坚持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树立信心,不断消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③应坚持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
④应坚持矛盾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既要提高思想认识,又要注重实际行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筷子”,古称“箸”。筷子文化圈的天人合一自然派明显有别于属于山地沙漠文化的手指文化圈和属于海洋工商文化的刀叉文化圈,后两者各属于亲证自然派和分割自然派。据此回答19——20题。
1..筷子的产生有许多传说。这些传说都体现了中华先辈们的勤劳和智慧。关于筷子的使用更是有着民俗、卫生和礼仪的禁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
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和自觉选择性,筷子的产生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结果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筷子的产生是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③筷子的传说和禁忌体现了人们的价值判断是以价值选择为基础的
④筷子的产生和传说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筷子上方下圆的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也体现出“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吃”文化;筷子制作要求“一曰要直,二曰要齐,三曰要和”,蕴含了中国传统为人处世道理;“多一个人多双筷子”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中国筷子流传到日本后,日本把筷子誉为国粹,还专门为它成立了一个节日——筷子节。由此看出( )
①筷子上方下圆的外观造型世代相传至今,显示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制筷要求中的“齐”与“和”分别体现了“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中国特色的“吃”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彼此独立,没必要进行交流
④日本专门为筷子成立了节日,说明对传统文化极其重视,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一曲霓裳羽衣曲,几番塞外羌笛声。“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让世界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大唐王朝”。它背后体现的是我国既有人国外交的良性互动,又有周边外交的精耕细作;既有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命运相通,又有多边外交的积极运筹的一整套有理念支撑、有策略推进的战略布局。由此可见( )
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逐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②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了我国对外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③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由竞争、冲突转向合作,国家利益逐步趋问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世界和平已然到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对此,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政府要积极履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坚持科学发展观
②党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作用,统揽全局,科学执政
③人民政协要积极行使参政议政的职能,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议案
④人大要认真行使审议权和质询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工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为推进党中央关于“互联网+法治建设”的精神,新华网特开设互联网违法举报道道和典型案例“曝光台”,方便各地网友向有关部门提交发现的违法线索,并将违法的单位和个人情况在网上曝光。新华网这一做法
①拓宽了公民监督渠道,有利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有利于实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③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表现,有利于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④增强了舆论监督的力量,有利于发挥新闻媒体独特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已经宣布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给了时间表,没有“力争”两个字。此前,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已有的各类税收等优惠政策。统一税收政策制定权限,除依据法律规定的税政管理权限外,各地区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该政策旨在( )
①扩大财政收入来源,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维护正常的分配秩序
③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④落实扩张性财政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