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精神只是一种互动、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无偿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青年志愿者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这场生动的道德实践活动,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英模。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②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
③志愿者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者
④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能够跨越66年实现这次世纪握手的文化原因在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的各个方面
③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全球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如果全世界都是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要重视各国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
④民族文化的发展应融入经济全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为传统文化提供正确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年9月15日,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学子们相约华清宫,参加景区节庆互动活动,并一起吟诗度中秋。通过这种特殊的形式,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和文化,感受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互动活动中,学子们
①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②须无意识接受中秋文化的熏陶
③要对中秋文化自觉地加以改造
④应该保持和发扬优秀中秋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这表明
①激发市场活力企业家才有用武之地
②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促进社会发展
③不同时期对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不同
④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