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从经济的角度看持此规定的理由有( )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商品有用性决定着商品价格的高低
③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影响
④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GDP增速、单位GDP能耗降幅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览表
项目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GDP增速(%) | 9.8 | 7.8 | 7.7 | 7.5 |
单位GDP能耗降幅(%) | 2.0 | 3.6 | 3.7 | 3.9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3.0 | 44.7 | 46.1 | 46.8 |
注:①2003-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②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普遍超过70%。
(1)材料一(含注)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新常态?
材料二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是共同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五条路径。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材料三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三五”规戋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编制纲要,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3)结合材料分析“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分享经济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租赁经济模式,即资源所有者将闲置的资源拿出来用相对较低的价格供需求者有偿使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全球最大规模的分享经济实践,分享经济高速起步。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2016年2月发布的我国首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分享经济领域从业人员年均增长速度在50%以上,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分享经济还将会引发深层次的社会分工与组织变革,涉及的领域之广、人员之多前所未有。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
材料二 分享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分享经济平台上,供需双方都是陌生个体,存在信任风险:分享经济中的这种非传统雇佣劳动关系脱离了社会保障安全网,易发生劳动维权争议:分享经济行业门槛远低予传统行业,政府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分享经济平台所纳种税和税率,税法没有明确规定。对此.有专家指出,由于创新本来就是分享经济的基因,所以看待这类新兴的商业模式,迫切需要新思路、新办法、新规则,亟须构建新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分享经济的主要特征,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国家支持分享经济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人大和政府该如何应对分享经济发展中的挑战。
波罗的海指数(BDI)是目前世界上衡量国际海运情况的权威指数,是反映国际间贸易情况的领先指数,该指数显著下降说明国际间的贸易不景气。下列选项中有可能引发BDI下降的有
①各国的货币宽松政策刺激了出口增长
②年来国际原油的市场价格震荡走低
③个别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波及
④部分国家对国际相关商品的需求下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6年7月23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研制的国产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珠海实现总装下线,AG600飞机总体技术水平和性能达到当前国际同类飞机的先进水平,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实现首飞。其研制成功重要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将打破国外大型客机的行业垄断,迎来巨额的市场规模
②标志着我国已经跻身子世界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③将带动航空相关产业和衍生产业的快速发展
④极大地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6年2月25日,国有企业“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首度对外披露。根据试点计划,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将以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融合等,投资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支柱性产业。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将有利于:
①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④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