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假设甲国和乙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两个国家,不考虑其他因素,如果甲乙两国进行分工与贸易,两国要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葡萄酒

毛呢

产量(单位)

劳动人数

产量(单位)

劳动人数

甲国

1

80

1

90

乙国

1

120

1

100

国出口葡萄酒比出口毛呢优势大 

②甲国出口毛呢和出口葡萄酒相对优势都大

③乙国出口毛呢比出口葡萄酒优势大 

④乙国出口葡萄酒和出口毛呢相对优势都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甲国出口葡萄酒比毛呢优势大,因为其生产葡萄酒的效率更高,①正确;乙国出口小麦比葡萄酒优势大,所以①③正确;②错误,因为乙国出口葡萄酒的优势大于出口毛呢的优势;④错误,因为两个各有优势。 【考点定位】经济全球化 【名词点击】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 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牵住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对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转变有利于

①增强政府科学执政意识    

升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④保证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6月24日,英国公布的公投结果显示:约52%的英国选民投票支持英国脱离欧盟。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尊重英国人民的选择,中方一贯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英和中欧关系,支持欧洲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

①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②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③中英两国具有共同的国家利益   ④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对此,有些法学界专业人士认为,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伤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信誉,破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建立的国际海洋秩序,对现行国际秩序构成威胁。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的错误在于

①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干涉了主权国家的内政

③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④侵犯了主权国家的自卫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这地以后不管谁种、咋种,承包权都是俺家的,一看证就能找回来。”刚与农业产业化企业签了合同并拿回近2万元土地流转租金的河北省某市村民李某高兴地说。让李某高兴的正是该市推行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村民获得的租金是土地与资本相结合创造的价值

②农村土地确权的推进能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

③通过产权交易农民把自己所有的土地变成了资本

④土地流转使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发生了改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如图,鱼产品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均衡点)。农业部为支持渔业发展,将推动完善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图像信息解读

A.实施政策→鱼产品供给增加→需求保持不变→E移动到E’→均衡价格下降

B.实施政策→鱼产品供给增加→需求保持不变→E移动到E’→均衡价格上涨

C.实施政策→鱼产品供给增加→需求同幅增加→E移动到E’→均衡价格下降

D.实施政策→鱼产品供给增加→需求同幅减少→E移动到E'→均衡价格下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