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5年11月24日中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

2015年11月24日中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被视为“拉开了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大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产能利用率在国际上一般衡量标准为超过80%至85%为比较合理,小于75%为产能严重过剩

材料二:2015年的“双十一”,进口美妆再度刷新成交记录;中国人在日本抢购电饭煲、马桶盖被世界议论;长期以来,苹果手机“霸占”中国消费市场令国产手机眼热进而奋起直追……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不惜重金、舍近求远在海外疯狂扫货,追捧国外产品。

材料三: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强调扩大需求,到抓住供给侧做文章,是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改善供给品质,创造新供给、培育新需求;就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盘活过剩产能沉淀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让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率领域,从已经过剩的产业转移到有市场需求的产业,进而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降低企业税费,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松绑等多项举措化解产能过剩顽疾、提高产能水平,重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1)材料一与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意义

 

(1)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原有的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生产过程没有最终完成。(从其他角度如市场供应不符合市场需求,产品不能被有效利用,生产的目的没有实现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或生产决定消费或生产决定消费质量)。供给侧改革,可以提高商品、服务供给的质量,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缓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有利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③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的投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④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注意要求回答的是二者的共同点。通过分析我们分析两个材料共同体现了我国产能过剩,生产过程没有最终完成,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改善供给品质,创造新供给、培育新需求”有利于提高商品、服务供给的质量,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盘活过剩产能沉淀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有利于有利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生产要素的投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让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率领域”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考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方法锦囊】 “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 一般可考虑如下五个切入点: 一是根据主体谈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常见的主体有对党、对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对社会、对集体(企业)、对个人(公民、人民、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等); 二是寻找角度谈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三是确定范围谈意义。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四是回归教材谈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五是分析材料谈意义。要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收入不平等现象更严重,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收入不公平现象会有所好转。

材料二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7.4%,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去年同期,达到8. 2%,比GDP增速高0.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分配中占的比重有所提高.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提供信息,请在图中G点后画出这一变化趋势曲线,指出维护公平的意义

(2)运用“收入与分配”知识谈谈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这表明我国 

①保持了进出口贸易平衡,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可以主导国际金融市场,充分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

③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

④在经济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新型城镇化应坚持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努力实现城镇化与环保双赢。让长期超负荷的城镇内河水体、大气环境得到休养生息,提高城镇生态产品、环境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从一家企业来看,有利于促进生态和谐的举措有 

①制定并执行“三废”奉行行业规范

②加快技术创新,减少能源消耗

③实施绿色消费,在生活中减少污染排放

④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是 

A.各级政府贯彻执行《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

B.2014年10月31日,国家工商总局召集10家电商企业进行约谈

C.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

D.2015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依法对高通公司处以人民币60. 88亿元罚款

 

查看答案

中国的跨国企业刚刚“走出去”,快速成长令它们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在“全球化”这辆快车上,中国的跨国企业正在体验着成长的“痛”与“快乐”。这 

①说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②表明合作共赢就能防止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③需要我国企业不断创新“走出去”的形式以趋利避害

④表明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