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化解产能过剩,这是走到转型升级关键节点的中国经济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阅读材料,完...

化解产能过剩,这是走到转型升级关键节点的中国经济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12月,我国工信部公布,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据统计,上述行业负债率高,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7%-97.5%,个别行业已濒临亏损,某些相关企业甚至面临破产。2016年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措施,促进企业脱困和产业升级。

材料二目前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过剩。从需求来说,既有内需不足,也有部分需求得到了国外商品的满足;从供给来说,低层次产品和产业产能过剩,但高品质产品和产业有效供给不足。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某些产品在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位置、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等,是导致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化解产能过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对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和地区,国家在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化解产能过剩对相关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并说明在化解产能过剩中政府是如何发挥推动作用的?

 

(1)①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采取措施化解产能过剩,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②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化解产能过剩,促进就业,为人民谋利益; ③我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化解产能过剩坚持了科学决策、依法决策。 (2)化解产能过剩有利于企业扭亏为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政府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通过财税等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给予企业扶持,严控产能增量;政府制定政策规范破产、支持兼并重组,促进再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政治生活角度问政府的做法的依据,一般的答题思路是:政府的职能,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等,结合本题材料,运用这些知识点组织起来答案即可。 (2)本题可以从对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等角度来说明。第二小问可以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角度来思考,通过财税等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给予企业扶持;政府制定政策规范破产、支持兼并重组,促进再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考点: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宏观调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加大创新驱动力度,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述政策的哲学依据是

①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②应当扬弃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④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和动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引用了《孟子·藤文公上》中的名句:“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下列选项与该名句所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②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6月18日,沪昆高铁贵州东段正式开通,全线开通后,途径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6省市,6省市顺应高铁带来的契机,共同建设旅游文化走廊,谋划沿线经济布局,推进区域旅游与金融融合发展。材料告诉我们

①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要统筹全局,寻求最优目标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优化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国务院规定: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同时要求:放假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