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1910-1998年)先生所著《管锥编》一书,近130万字,考证和诠释《周易》、《左传》、《史记》、《老子》等古代典籍,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涉猎英、法、德、拉丁、意大利、西班牙等外文书籍二千余种。其中议论,兼及文、史、哲、社会、政治、心理、语言、考古、民俗等十余门学科。由上可见,《管锥编》
①可对读者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有所启示
②是厚古非今、中西合璧、打通文史的杰作
③是汲取多国家多民族文化成果的学术著作
④开启了扬弃和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因央视《新春走基层》节目,“家风”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中国人历来重视门楣家风的教育,讲求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形成了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家风,这表明
①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注重家风的教育有利于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注重家风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钱钟书(1910-1998年)先生所著《管锥编》一书,近130万字,考证和诠释《周易》、《左传》、《史记》、《老子》等古代典籍,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涉猎英、法、德、拉丁、意大利、西班牙等外文书籍二千余种。其中议论,兼及文、史、哲、社会、政治、心理、语言、考古、民俗等十余门学科。由上可见,《管锥编》
①可对读者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有所启示
②是厚古非今、中西合璧、打通文史的杰作
③是汲取多国家多民族文化成果的学术著作
④开启了扬弃和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首访选择中东四国时提出:倡导文明交流借鉴,开展增进友好行动。中阿之间将实施增进友好“百千万”工程,包括落实“丝路书香”设想,开展100部中阿典籍互译,落实1万名中阿艺术家互访等。这些举措
A.是中阿双方由对抗走向合作的标志
B.使中阿双方人民更加认同对方文化
C.促使中华文化与阿拉伯文明逐渐趋同
D.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8日确定为世界微笑日,这一天会变得特别温馨,在对别人的微笑中,你也会看到世界对自己微笑起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主张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是对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这表明我国
A.积极承担与其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
B.提出了构建并主导国际新秩序的有效途径
C.通过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第三方威胁
D.坚持和平外交政策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