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下列表述符合法制精神的是
①“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②“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③“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④“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某地耗资数亿的城市广场,因地铁建设,在建成四年后就“推倒重来”……“短命建筑”在各地时有出现,造成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引发诸多难以化解的社会矛盾。究其成因,除了城市规划考虑不周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规划决策的“家长制”,“一把手”说了算。下列举措,有助于减少“短命建筑”事件发生的是
①提高公共决策的透明度与公众参与度
②实行重大事项由专家论证决策的制度
③确立重大决策“一把手”回避的制度
④强化对决策错误的责任人的追究问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6年3月1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等7个决议草案。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充实61处,“打破地方保护”、“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等写入报告。材料表明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最高行政机关必须对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负责
③政治协商是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④人大和政协对政府权力构成了有效制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近些年来,清新之风激荡中国政坛。各级政府纷纷采取了政务公开、开门立法、价格听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社会公示、问责制度等新做法。其中,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主要是因为
A.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
B.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
C.政府的决策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D.透明的政府便于人民群众监督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被列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条工作体会之一,这是三年来中央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不懈正风反腐的决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冷静清醒的态度,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没有变、旗帜立场不会变,我们的目标任务就不能变,反腐败的步伐就不能停下。
对普通人来说,身边人的落马更具有警示意义和震撼力。中纪委六次全会提出反腐要向基层延伸,预计2016年有望在基层反腐领域得到突破。只有将基层反腐转化成群众切实享受得到的利益,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要通过问责等机制,倒逼责任落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责任清单,通过一级压一级的方式确保基层反腐落到实处,避免“上面九级风,下面纹丝不动”。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工作体会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请为我党实现基层反腐败提两条合理建议。
北京市环保局于2016年1月4日公布了2015年大气治理的成果:PM2.5下降6.2%,186天空气质量达标。和公众渴盼蓝天的急切心理相比,治理成效的显现,但姗姗来迟,希望在哪里?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给出两个时间节点:2020年,公众可望感受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到2030年,北京的空气标准可望达到国家标准,蓝天常有将形成常态。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经过两年多的经验积累,人们对治霾的科学性、规律性,有了新认识,七省市区联防联治机制运转顺畅,监管天上地下联动更为到位。
空气质量主要取决于区域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从长期来看,只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得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保持在低排放水平,使空气质量彻底改善。
(1)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发展”的知识,谈谈对“北京空气治理有成效但姗姗来迟”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的知识为大气治理提出至少两点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