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的多次文体、文风的革新,悉举“复古”旗帜。如陈子昂、李白“复古”以推动唐诗发展,中唐迄北宋韩、柳、欧诸家发起和推动“古文运动”以促进散文变革。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文学创作中的“复古”并不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简单回归
②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实现文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直接同一的
④通过“复古”以正本淸源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京剧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集我国戏曲之大成,已成为我国的一笔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大粹经典京剧《中华神韵》是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的唯一一场京剧专场演出,也是我国京剧型国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阵容最强的京剧艺术盛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神韵》的举办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国粹经典
②《中华神韵》的举办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③京剧作为“国粹”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④京剧艺术的发展折射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着古籍整理体例的不断完善、学术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修订点校本的需求日益突出。在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何兹全、冯其庸的倡议下,中华书局于2007年起,全面展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重视整理文化典籍,是基于它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是变革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③有利于挖掘和保护当代文化
④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如“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等。下列说法和上述精神内涵相吻合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③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④吴越同舟、众心成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B.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