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化解产能过剩,这是走到转型升级关键节点的中国经济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 材料一:2...

化解产能过剩,这是走到转型升级关键节点的中国经济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

材料一:2010年12月,我国工信部公布,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据统计,上述行业负债率高,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7%~97.5%,个别行业已濒临亏损,某些相关企业甚至面临破产。2016年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措施,促进企业脱困和产业升级。

材料二:日前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过剩。从需求来说,既有内需不足,也有部分需求得到了国外商品的满足;从供给来说,低层次产品和产业产能过剩,但高品质产品和产业有效供给不足。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某些产品在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位置、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等,是导致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化解产能过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时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和地区,国家在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话知识,分析我国化解产能过剩对相关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并说明在化解产能过剩中政府是如何发挥推动作用的?

 

(1)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采取措施化解产能过剩,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我国政府坚持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化解产能过剩促进就业,为人民谋利益;我国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政府决策关系国计民生,化解产能过剩坚持了科学决策、依法决策。 (2)化解能产过剩有利于企业扭亏为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政府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通过财税等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给予企业扶持,严控产能增量;政府制定政策规范破产、支持兼并重组,促进再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的依据。此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考生在解答本题时主要应该从政府的职能、宗旨、决策等方面依次作答。要化解产能过剩,政府应该发挥其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同时要坚持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化解产能过剩促进就业,为人民谋利益;最后政府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话知识,分析我国化解产能过剩对相关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并说明在化解产能过剩中政府是如何发挥推动作用的。考生在审题时务必注意本题包含两个小题,在考试时要分开依次作答。首先针对第一个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对企业而言有利于企业扭亏为盈,促进企业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也即面向市场进行生产活动。最后能够促进企业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小问,考察的是政府的相关知识点。主要涉及到政府的职能、科学依法决策等方面。 【考点定位】政府的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考情前瞻】关于政府的知识考查: 1、考查概况。政府作为国之重器,近年越来越受到高考的青睐,其出题材料丰富、命题角度灵活、答题方式多样,成为考生提高成绩的门槛。纵观近几年高考,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所涉及,占总分比重有所上升。考查知识点主要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和行政监督体系,其相关知识应引起考生重视。题型主要侧重于措施类和原因类,考生应把握“怎么做”和“为什么”等设问方式的答题要求,并且掌握“审材料、看整体、抓中心、找关键词”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总结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 2、答题技巧。在熟记课本知识,完整分析材料的前提下,选择题应坚持“排错—除异—选优”的原则;非选择题要通过审设问确定答题范围,读材料把握整体观点,划层次找关键词后联系课本具体知识点,列提纲防止要点遗漏。组织答案要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把材料观点转化成为课本语言; 3、选题建议。针对本知识点特点,建议考生选题时坚持“低起点、高标准、小台阶、大密度、勤反复、重能力”的原则,以政府“是什么—为什么做某事(必要性+重要性)—怎么做某事”的顺序把相关知识相串联,把握彼此关系,并通过答案的对比归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专业化自己的答题语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12月底,硝烟依然弥漫叙利亚。俄罗斯继续加大支持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打击IS恐怖组织。美国则不断谴责俄罗斯支持巴沙尔政权,并非真心打击恐怖势力。这体现了

①合作、竞争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②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质都是利益关系

③主权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正义正当性

④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立足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2016年首访,习主席即前往中东,对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对此,外界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中东事务复杂,中国尽量不要参与的好,另一种认为,中国应该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实际上,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表明

①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②中国与中东战略互信,利益相同

③中国的大国担当和负责任的形象

④我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党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下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该项活动的开展

①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②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

④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两个文件的审议通过

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决心

②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权限

③符合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5年7月6日,网络安全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上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规定,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处置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需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在部分地区对网络通信采取限制等临时措施。该材料表明

①民意是政府部门决策的重要渠道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大会

④政府必须在人大的授权下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