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材料一当前,我国投资、出口增长乏力,而消费大众却排队购买高品质商品、出国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时有发生;钢铁、煤炭等行业中的许多企业产能过剩、库存量大,高铁等高端装备却热销海内外,互联网掀起一轮波澜壮阔创业创新的热潮;民众对短缺的民生类基础设施、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等资源期待有加。针对这一形势,国家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升级现有中国经济发展格局,激发未来增长的新活力。

1概括材料一中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快出清过剩产能,着力减少无效供给,推进资产重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经营和劳动者就业的影响和要求。

 

(1)国内有效供给不足(国内有效供给与消费需求不平衡),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民生供给短缺。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推进供给侧改革有利于使生产符合当前大众消费特点,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强民生供给,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①从事无效供给生产的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导致企业兼并和破产现象增多,处于新兴产业的企业将赢得发展机遇。在产能过剩企业的劳动者失业风险加大,在新兴行业就业的机会增多。 ②企业要根据市场供需新状况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发展新技术,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劳动者要根据供给侧机构性调整出现的职业需要,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解析】 (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材料中强调了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是投资、出口增长乏力,费大众却排队购买高品质商品,钢铁、煤炭等行业中的许多企业产能过剩、库存量大,民众对短缺的民生类基础设施、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等资源期待有加等问题,这说明了国内有效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民生供给短缺,所以我们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使生产符合当前大众消费特点,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强民生供给,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经营和劳动者就业的影响和要求,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从企业和劳动者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从企业的角度,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使新兴产业的企业将赢得发展机遇,倒逼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新状况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发展新技术,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对于劳动者而言,供给侧改革侧出现的职业需要,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考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劳动与就业 【方法锦囊】 “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 一般可考虑如下五个切入点:一是根据主体谈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常见的主体有对党、对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对社会、对集体(企业)、对个人(公民、人民、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等);二是寻找角度谈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三是确定范围谈意义。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四是回归教材谈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五是分析材料谈意义。要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在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大会上指出,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这说明

①学习道德模范的形式创新程度决定实效的大小

②道德模范的典型性影响学习的方向性

③道德模范是培育崇德向善风尚的源泉

④学习道德模范的效果受形式的影响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面对“GPS”、“CPI”之类,不熟悉者难免会迷失在“词语的密林”,甚至有人故意搞些“散装英语”,自以为能充门面、提身价,实则加大了表达和沟通的鸿沟,不仅造成汉语言的失范和失衡,更可能造成文化的错位与断裂。这带给我们的警示是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B.消除外来文化影响才能保证汉语言的健康发展

C.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主动学习外来文化才能体现汉语言的兼容并包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样,记载了中华民族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这主要体现了

A.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进步起着积极作用

B.中华文化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显著特点

D.儒家思想与中华文化同时产生并不断向前发展

 

查看答案

“文学的力量最强大到,使人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世界另外一端人们的想法。文学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弭成见和误解”。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解读应该是

①文学能反映一国的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

②文学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③文学可以代替实践成为文化产生的源泉

④文学交流有利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浙江乌镇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让来自世界各国参加“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代表深深感受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和古镇的空间魅力。这表明

①乌镇的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②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

③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提升了乌镇的文化魅力

④独具个性的民族文化也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