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材料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理清政府与市场权力,在收入分配领域内的边界,逐步形成市场化机制和效率导向的初次分配格局,政府调节和公平正义的再分配格局,一体化发展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化,透明化导向的分配秩序格局,科学高效导向的分配管理格局,激励化导向的分配制度格局,最终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

(1)结合材料一分析政府如何运用分配政策和财政政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对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可以使政府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2015年,财政的几项重要支出分别为:教育支出2290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913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086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0371亿元;农林水支出14002亿元;同时采取减税政策。通过这些措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现象得到改善。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1)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完善分配政策,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清理规范隐形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③增加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保障老百姓生活稳定,使更多的人,特别是中低收入者能够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④调节财政支出,保护中低收入者的经济利益。增加教育、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这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有更大的意义。 (2)①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的支出,促进了教育公平、保障了人民生活,体现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财政通过对交通运输、水利基础设施等的投入,是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现象得到改善,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通过减税等措施,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解析】 (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要求考生分析政府如何运用分配政策和财政政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本题的知识指向明确为分配政策和财政政策。从分配政策方面,政府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财政政策方面要发挥财政的作用,尤其是维护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所以调节财政支出,保护中低收入者的经济利益。 (2)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知识指向明确,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体现的财政的作用。材料中的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体现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交通运输和农林水利支出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减税等措施促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考点: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的作用 【名师点晴】 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1)抓住主体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2015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指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仍不完善,政企不分,状态依然存在,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大而不强、全而不优问题依然突出。因此,临近落地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将在以下几方面取得大进展:国企资产证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深度嵌合;坚持市场化,推动政企分开;分类监管和体制改革同步推进;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有重大突破等,以期符合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和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三个有利于” 精神。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中国高铁历经10多年发展,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名片。中国高铁企业起步时,与世界技术领先的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中国高铁人坚持“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千个水箱无泄漏,万个焊缝无缺陷”的理念,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发展,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资金优势、建造优势的。却至2015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建设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以2014年正式通车,中国承建的中泰铁路已正式开工建设,全部采用中国技术和标准。目前,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与中国高铁合作进行了接触,内容涵盖装备、技术转让和服务的。中国钢铁企业由“追赶者”变为“领跑者”。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企业经营的知识,说明中国高铁是如何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的?

 

查看答案

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我国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近几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各地政府充分利用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乡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过去政府采取的措施对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2016年1月1日起,北京将正式实施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较此前听证方案,方案第一档用气量增加了20立方米,居民家庭一般生活用气第一档气量不超过350立方米,价格保持每立方米2.28元不变,保证了87%的居民用气费用不增支;第二、三档价格分别为每立方2.5元和3.9元。同时,对听证会上代表关注的“一户多人口” 家庭用气量问题,实施方案规定,人口在6人以及以上的家庭,可申请按户每档每年增加150立方米的一般生活用气气量基数。

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该方案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从2016年5月1日起,国家将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国家推广营改增既是基于

①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②释放企业发展活力,提高市场主体竞争力

③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④扩大国家财政赤字,刺激国内消费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不同于2015年政府报告中所说的“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2016年的政府工作安排首次承诺“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也被称为“有史以来最有诚意的减税计划”。由此可见,我国在2016年

①加大刺激总需求增长的力度              ②调整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③将适度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④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