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庄子认为,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有可能...

庄子认为,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荀子则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庄子客观唯心主义,荀子是主观唯心主义

B.庄子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是朴素唯物主义

C.庄子强调要顺应客观规律,荀子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造自然

D.庄子强调要顺从自然规律,荀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命令自然

 

C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意思是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干预自然,人不应该违背自然之道,说明要尊重客观规律;“制天命而用之”意思是:强调人在认识然利用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本题选C。 考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名师点睛】有关规律的几个易错易混点 (1)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3)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意,使人聪明的学问,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  

①“物是感觉的复合”与“万物皆是一理”

②“心包万物,心包万理”与“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③“飞矢不动”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④“显示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与“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B.辩证法和形成上学的分歧

C.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哲学命题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

①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

②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一一程颐

③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王充

④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朱驀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单独二孩”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的调整。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美国例外论”在19世纪中叶引导了美国在美洲大陆的扩张,19世纪末在美国变得强大起来之后又引导美国走向帝国主义,在二战后又引导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由于这一思想根深蒂固,美国人总是强调,美国在世界上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要“担当世界的领导”,而不是谋求世界霸权。从哲学角度看,美国人的言行说明(   )

①世界观决定并体现着方法论            

②世界观是内容,方法论是形式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④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