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建设、城市的发展都得从城市的实际出发。
材料一:某市根据本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柠檬种植的优惠政策,该市已成为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市,其产量、规模、市场占有率占全国80%以上。但近年人们发现柠檬深加工产品的效益远比柠檬鲜果好得多,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进并帮助企业进行柠檬产品的深度开发。当地政府广泛听取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在保持原有优惠政策的同时又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产品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材料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某市走出了一条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子。该市统筹规划,建立了新的城市空间布局框架,空间结构显现出三圈层形态,外围圈层、主体圈层和内里圈层。外围圈层是开放空间系统这棵大树植根的土壤,主体圈层是树干,内里圈层是枝叶;外围圈层绿色大地的生态“营养元素”通过主体圈层、内里圈层的“干、枝、叶”浸润建成区各个角落,三个圈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圈层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有机的城市开放空间整体。开放空间系统可以发挥实用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和调控功能等多种功能,其功能组合效应是整个城市系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知识,分析某市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措施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评价该市的做法。
解放战争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毛泽东断然决定撤出延安。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事实证明,他的决断是正确的。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坚持
A.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D.分清主流与支流、
苏格拉底有个著名的三段式推理:“凡是人都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下列说法与推理所体现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②数列2(n—1)与10的关系
③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一位哲学家说:“你须注意: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道德的条件完全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④夸大了人的品格本性和人的精神人格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根据统计,我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我国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蚁穴体系有序、高效运转的“交通”体制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从中我们应当认识到
①一切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发展进程
③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我国的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都有大幅度增加和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下列对材料中的“变”与“没有变”理解正确的是
①“变”是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变”是事物的相对静止
②“变”的是部分,“没有变”的是整体,整体决定部分
③“变”与“没有变”构成一对矛盾,决定了事物的发展
④“变”的是量,“没有变”的是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