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某大学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宣传活动正式启动,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知识课堂、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进头脑,且培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做有利于
①弘扬主旋律,抵制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②强基固本,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③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④引领思潮,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央视热播的《温州两家人》刻画了两家人在面临企业转型升级时,克服重重困难,重塑“诚信”精魂的故事,该剧第一集在腾讯播放量超过258万次。这启示影视作品的创作要
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B.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提高人们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祌文明,必须努力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与首创精神。这是因为
①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参加的创建活动
②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④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郫县豆瓣、分道扬镳、醍醐灌顶……这些字,你会念,还会写吗?提笔忘字,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国人的一个通病。旨在倡导“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一经播出,便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一活动的举办
①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说明文字是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说明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的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①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②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市场自发性的表现 ②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必然结果
③国家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④急需文化行政部门的直接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