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二战”中被屠杀的死难者,已成为国际惯例。2014年我国设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于公祭日举行纪念活动。举行这一纪念活动的文化意义在于( )
A.激励当代中国人民战胜内忧外患
B.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C.为民族精神的发展注入时代精神
D.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全球华人重阳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显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有力见证是( )
A.文字 B.史书典籍
C.神话传说 D.传统习俗
秦腔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剧种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先秦时期,是我国“梆子戏的鼻祖”。这说明( )
A.中华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
B.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文化具有不同特点
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文化的丰富色彩
近年来,国学逐渐火热。学校广泛开展经典阅读、举办传统仪式展示活动,电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会,高考改革增加语文考试分值等,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材料表明( )
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②不同文化传播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
③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传播方式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A. 商业贸易 B. 人口迁徙 C. 教育 D. 大众传媒
习近平曾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这告诉我们( )
A.文化创作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B.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C.文化创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