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口基数非常庞大,养老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在如何养老的问题上,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
材料一: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实现“老有所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层面,社会为老年人提供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由社会为养老 “托底”;在个人层面,现在老年人与传统老年人对养老的追求和愿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的老年人对养老的“质量”要求比较高,现在老年人手中的“财富”比传统老年人更足。而“医养结合”,正是迎合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打开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之间的双向通道,实现“1+1>2”的最大化利用效果“十三五”期间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随着各方纷纷布局,医养结合产业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爆发式增长机会。
材料二:“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杭州西湖边的“戏曲队”,每天都传出“咿咿呀呀“之声。小区里的“广场舞”队伍越来越大。社区里老年之家的“桥牌室”、“电影放映室”……老年人生活方式更健康,变得更加“年轻”,更富活力,活出了精彩,活出了“文化”,夕阳无限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医养结合”模式给我们的经济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关知识阐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体现的道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这在疟疾防治领域的作用不可限量。由此可见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着
③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乌镇的网络化、智慧化,是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这表明
①乌镇创造了用互联网改变事物固有联系的奇迹
②乌镇建立了有“人化”特点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透过乌镇可以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般状况
④透过乌镇可以了解中国各地互联网发展的特色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6年1月14日,浙江全面放开二孩,将给大量家庭带来现实与精神上更加自由多元的选择,但养老、社保、老龄化等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二孩”能否成为社会活力的新来源,有待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检验。这说明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④获得真理需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通过。如果有一种材料敷在物体表面,能引着被物体阻挡的光波“绕着走”,那么光线就似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挡。在观察者看来,物体就似乎变得“不存在”了,也就实现了视觉隐身。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主动选择性能够正确预测未来
②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④科学幻想向现实转化还受实践水平的制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地名”是活化石,是分布在历史长河里的时空符号。“地名文化”是集体记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与文明脉络。“请问您尊姓大名,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看,中国人初次见面的惯常礼语中,一句有关人名,两句有关地名。这表明“地名”( )
①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蕴藏着个人情感
④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