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弘扬伟大...

材料一: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近年来出现了《红高粱》、《南京1937》、《驼哥的旗》、《铁道游击队》等一大批优秀之作。这些剧作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荣辱感。

材料二:某些抗战剧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任意篡改和戏说历史,出现很多夸张、雷人的虚构场景,“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充斥其中,因此被网友称为“抗日神剧”。“抗日神剧”没有尊重历史事实,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一旦被观众信以为真,观众对历史的态度和价值观会产生严重的偏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分析优秀抗战剧播出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抗日神剧”的错误所在。

 

(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为了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播出优秀抗战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抗日剧,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③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推出优秀作品,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荣辱感。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优秀抗战剧,鼓舞斗志,振奋人心。(备注:若考生笼统答“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或“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酌情给分) (2)①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要求树立正确的认识。“抗日神剧”没有尊重历史事实,误导观众。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抗日神剧”歪曲历史,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 ③真理是客观的。“抗日神剧”篡改歪曲历史,其内容违背史实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分析优秀抗战剧播出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通常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哲学意义,所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意识的作用。考生在解答时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等角度回答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抗日神剧”的错误所在,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认识论。考生在解答时首先应明确认识论的知识原理范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认识论的知识包括: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然后调动运用上述原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意识的作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这是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这启示我们

①只有卓越的能力才能创造的卓越人生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④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公益不应该仅仅是出现灾难时候的援手,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你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这表明

A.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B.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心态

C.拥有高尚思想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D.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

 

查看答案

2015年12月1日,广东惠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大型情景音乐剧《千年之约》在西湖大剧院公演。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文艺工作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查看答案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      

D.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查看答案

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待财富的态度从“不敢富”到“求富”;对待人的态度从“物大于人”到“以人为本”。人们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思维方式的变化                B.政治体制的变化 

C.社会存在的变化                D.社会意识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