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四个全面”启示人们
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
④应当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缺乏新药和过度用药使细菌的耐药性与日俱增。2015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近30年来第一种新型抗生素,其可以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命病原体,与其他主要攻击细菌蛋白质的多数抗生素不同,它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来消灭细菌,病原体很难对其发展出抗药性,其有望成为人类打败细菌抗药性的“超级武器”。新型抗生素的发现表明
①认识根源于矛盾的不断解决
②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③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过程
④认识产生于社会实践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的提出,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标和归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人民日报》载文强调,我国的宏观调控要将“出台政策”和“落实政策”相结合。“落实好已有政策,与出台新政策同等重要”,坚决反对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等弊端,决不允许“走过场”;同时,对于政策实施效果,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如果确实出现政策“水土不服”,也应及时调整完善。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认识与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④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马云说:“我自己对经济学家很尊敬,但我们企业家不能听经济学家预测的未来。我们企业家最能够感到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如果这个时候还去听经济学家的预测,你的灾难就大了。”他的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C.间接经验都是不可靠的
D.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
有人曾向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询问人们产生恐惧的原因,他回答说:“因为我们害怕失去我们已经拥有的事物。如果我们能够看开自己所拥有的亲友、财产、美德与个性等,我们就不会害怕了。因此,是我们对已知事物的执著在我们的大脑中制造了恐惧,而不是我们并不可知的事物造成了恐惧。”克里希那穆提的这一回答强调了
①意识以人脑为物质载体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映象
③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④意识对生理的调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