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媒介,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读下列两...

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媒介,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读下列两段文字,品味其话语中的智慧……回答下列问题。

 

1.从习近平主席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③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④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约瑟夫•奈的观点表明

①政治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②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政治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A 2.C 【解析】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觉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不能支配人的交往行为,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表明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文化多样性,文化对人的影响,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名师点睛】关于文化多样性要厘清几点认知。 (1)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弱化。这是因为,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文化必然呈现多样性特点。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不能认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对立的,那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4)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坚决抵制和反对霸权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华民族以文化自信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怀,在互鉴中发展自我,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面向未来,我们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指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

(2)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和“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提出两点建议。

 

查看答案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这已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我国的“贵和”思想,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和平发展道路是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查看答案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查看答案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查看答案

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动的生活状况、道德行为等,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的感动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蕴含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

①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③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