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日历》通过大量故宫藏品图片,让普通民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千年风景;节气、物候、时令要素的增加,也让现代人重新感受传统文化之美。2016年的日历发行仅一个月就占据了各大书店和电商图书销售榜前列。《故宫日历》:
①提高了文物收藏价值,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弘扬了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把握了市场脉搏,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陋室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作,生活中,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陋室”。“陋室”何陋之有?论景,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宁静雅致;论情,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君子之交。诗人刘禹锡将书房取名“陋室”所体现的情怀,给当今艺术创作者的启示是:
①应弘扬和培育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养料,丰富创作源泉
③坚守信念,艺术创作应扎根生活、相互借鉴
④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执着艺术创作的追求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使南京大屠杀从南京记忆、中国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
①有助于发挥这些文献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创未来、捍卫人类尊严的积极作用
②有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
③使这份国家文件列入到国际文件库,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历史价值
④有助于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仇恨,集中表达中华民族情感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指出:“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这表明: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思潮,抵制错误思想
②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不利于文化创新
③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④立足继承传统文化的根基,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下列优秀传统文化中,对用法治理念治理国家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西汉)刘安
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老子
③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北宋)包拯
④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明)张居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载有城市文脉的建筑被一个个推倒,城市变得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逐渐消亡;霓虹灯铺天盖地,城市文化消失殆尽。”对此,从文化角度告诉我们,城市建设发展要:
①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②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弘扬前人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
③保障市民的基本权益,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④结合本地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